达尔文的有趣实验 植物激素中发现最早的是生长素,它的研究开始于达尔文。1888年他为了研究光照对金丝雀x草幼苗胚芽鞘的影响,做了胚芽鞘向光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当x草的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它就产生向光性弯曲;如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或在尖端套以锡箔小帽时,胚芽鞘就不出现向光性弯曲。?草是一种单子叶的草本植物,其幼苗向光线方向弯曲时,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顶端,而发生向光性弯曲的部位却是顶端下面的伸长区。根据这一实验,达尔文得出结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某种影响便从胚芽鞘的尖端传递到下面的部分,引起下面部分的弯曲反应。以后的一些研究证实了这种看法。
1928年,荷兰人温特用燕麦试验法首次取得了由胚芽鞘尖端产生的这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他把切下来的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一块琼胶薄板上,经过几小时后再取走它们,把带有燕麦胚芽鞘尖端扩散物的琼胶板切成小块,放在去顶胚芽鞘的一边,也会引起去顶胚芽鞘向没有放琼胶小块的一边弯曲。
1934年,荷兰的郭葛等人在人尿中分离出一种叫吲哚乙酸的化合物,如将这种物质混入琼胶后,用于温特的燕麦试验法,也能引起去顶胚芽鞘的弯曲。许多人认为,这也就是温特分离出的生长促进物。不久,在植物中也发现了吲哚乙酸这种生长促进物,并称为生长素。从那时起,许多人做了大量研究,又陆续发现了几类植物激素。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天然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它们对发芽、开花、成熟、落叶、休眠等物候现象都有调节控制作用。除天然激素外,现在还制造出多种具有天然激素作用的合成化合物,为区别于前者,把它们称为生长调节剂。它们大部分在植物体内是不能合成的,只能通过人为办法强加给植物体,使它对物候现象产生人为影响。
生长素 目前在高等植物体内发现的天然生长素只有吲哚乙酸一种(IAA),而生长素的人工合成物却有萘乙酸甲酯、α-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增产灵(4-碘苯氧乙酸)等多种。它可抑制窖藏马铃薯的发芽,如把含1%的萘乙酸甲酯的粘土粉剂均匀地撒在块茎上,随后放回密闭的窖里,萘乙酸甲酯有挥发性,可以化为气体,进入芽内而起抑制作用。对柿树用2,4-D的100ppm(百万分之一浓度为1ppm)溶液喷洒,能延迟发芽。对苹果、梨等用500ppm的α-萘乙酸溶液喷洒,也能抑制发芽,可防止春季晚霜危害。
赤霉素 它是从赤霉菌的分泌物中提取出的一种结晶物质,是日本科学家于1938年发现的。我国常用的“920”是它的粗制品。现已发现,某些长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以及一些未经低温春化处理就不能开花的植物,是因为这些条件影响了植物赤霉素含量的缘故。如长日照植物菠菜,从短日照条件移入长日照条件,即可提高其赤霉素含量。经过低温春化处理过的植物,其赤霉素含量比未处理的同种植物要高。这些都说明,由于长日照或低温春化处理而引起的花芽形成和开花,是与内源赤霉素的形成有关。
赤霉素有代替低温的作用。有些二年生作物,如甘蓝、甜菜、萝卜等在正常情况下,第一年长出叶球或肉质根,经过冬季低温,第二年才抽苔开花。如果在它们生长的第一年不经过低温,而代之以赤霉素处理,第二年同样可开花结实。对于有些需要长日照才能开花的植物,赤霉素处理也有代替长日照的作用,现已查明有16属39种长日照植物,可在赤霉素的作用下诱导其花芽形成和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