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矿产种类很多,现已发现的有200多种,但在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有80多种。一般按性能分为燃料(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三大类。在金属矿产中又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或称非铁金属)两类。黑色金属矿产指铁和铁合金元素(锰、铬、镍、钴、钨、钼、钒等);有色金属按其物理、化学、价值和在地壳中的分布状况,可分为五类,即重、轻、贵、半金属和稀有金属。从世界对矿物原料的需求与产值情况看能源矿物和非金属矿产在矿物原料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特别是能源矿产明显占据首要地位。其次是非金属矿产。50年代以来,无论是增长速度和产值都已超过金属矿产。在非金属矿产中建筑材料和农用矿产居先,如建筑材料矿产占非金属矿产的(吨位)90%和产值的60%。世界各种有色金属的发现与开采时间长短不一,其发展速度也不相同,如铜、铝、锌等发现早,开发历史久,产量稳步上升;由于航天工业(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则铝、镁、钛等产量增长十分迅速,铝产量于50年代中期已超过铜的产量,跃居有色金属之冠。而稀有金属一般发现较晚,正处在扩大开发的发展阶段。
目前在矿产中,产值大,利用价值高,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铜、铝土、锌、铅、镍、锡、锰、金和磷酸盐等10种。现分述如下:
铁矿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最重要的原料,也是金属矿中储量最大的矿产。它的数量、品位与地域组合类型直接影响钢铁工业的区位。
世界铁矿资源与分布 据国外统计,世界铁矿总资源是8 500亿吨,探明储量4 000亿吨,含铁量930.8亿吨。世界铁矿分布较广泛。但储量十分集中。主要分布在原苏联(占30.2%)、巴西(17.5%)、加拿大(11.7%)、澳大利亚(11.5%)、印度(6%)、美国(3.9%)、中国(2.9%)以及瑞典和英国等,合占近90%。在各国,铁矿资源的分布也是非常集中的,如美国铁矿石储量的93%在苏必利尔湖地区,库尔斯克集中全俄储量的1/2等。
铁矿石产量与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量明显增加。1948年恢复并超过战前水平之后,铁矿石产量除个别年份外,一直是持续增长。1951年趋1亿吨,到1974年跃5亿吨大关(5.14亿吨)。此期间是高速增长阶段,28年净增7.4倍,年平均增长高达26%。之后进入低增长阶段,1988年为5.6亿吨,15年间只增长8.9%。分析其主要原因:前期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异常迅速,需要量增多;又发现大型富矿为大量开采提供资源基础;后期主要受世界钢铁工业萧条的影响。
战后铁矿石生产地域由西、北向南、东扩展。过去集中在西欧和美国,1950年合占84%。
60年代后南部三大洲发现世界罕见的大铁矿区如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等。原苏联、巴西、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加拿大、南非、瑞典、委内瑞拉为十大生产国,合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93.6%。铁矿石生产高度集中,形成世界著名的生产区:美国的苏必利尔湖区、乌克兰的克里沃伊罗格、俄罗斯的乌拉尔、巴西的米纳斯—吉拉“铁四角”区、澳大利亚的亚哈默斯利区、瑞典的基律纳、印度的乔塔纳格浦尔高原、中国的鞍本、攀西等地。
过去铁矿石开采区多是钢产区,战后铁矿石产地与钢铁生产地、消费地严重脱节,致使铁矿石产量的1/2以上进入国际流通。现贸易量3亿多吨。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瑞典、委内瑞拉为6大输出国,主要输往日本、欧共体、东欧、韩国和中国台湾省。
铜矿 据国外统计,二次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世界铜矿资源日益增多。如1950年世界铜的探明储量为1.1亿吨(金属含量),及至80年代末已达到6.41亿吨,比1950年增加4.8倍。储量增多的原因:一是60~70年代以来,发现了大量新的大型铜矿,而且许多老矿区的储量也有所增加;二是铜的可采品位逐年下降,也使储量大为增加。按目前的世界消费水平,尚可保证供给40~50年。但由于科技进步,工艺上将会有新的突破,这样会使现在还不具备经济价值的矿源的开采成为可能。据初步估计,其储量可增加1~2倍。
表3-6 国外铜矿砂产量①(单位:万吨)
①指含铜量,不包括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