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藏南宽谷湖盆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之间的东西纵长地带通称
藏南,它包括喜马拉雅主脉的高山及其北翼高原湖盆和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谷
地。喜马拉雅山中段以珠穆朗玛峰为中心的雪峰林立,我国境内及边境即有
海拔8,000 米以上的高峰5 座。这里现代大陆性山谷冰川发育,有典型的冰
塔林现象,古冰川的侵蚀、堆积地形分布较广。主脉南翼冰川以下地区为流
水侵蚀作用占优势、强烈切割的山地,山陡、谷深,地貌发育年轻。在喜马
拉雅以北与拉轨岗日之间,为一系列山前冰碛平台、广阔的湖盆和宽谷发育
的地区。如吉隆、定日、定结、哲古错等盆地,主要湖泊有佩枯错、普莫雍
错、羊卓雍错等。盆地与宽谷之间除冰碛平台外,多为相对高度在200—500
米的波状丘陵和低山。发源于希夏邦马峰北侧的朋曲河自西往东奔流在定结
县西林附近急转向南,切穿喜马拉雅山脉入尼泊尔境内。雅鲁藏布江自西而
东纵贯本区,中游宽窄河段相间,形成独特的高原河谷地貌,宽谷盆地一般
海拔3,500—4,500 米。一些宽谷河段内风沙地貌较为发育,有新月形沙丘、
沙丘链以及沙包等类型。
藏南气候受地形影响明显,宽谷盆地最暖月均温10—16℃,冬季并不太
冷,最冷月均温0——12℃。中喜马拉雅山脉的气候屏障作用明显,南北两
翼降水差异悬殊,北翼高原湖盆年降水量仅200—300 毫米,形成干旱的“雨
影带”。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谷地,降水量由东而西递减,年降水量300—
500 毫米。这里日照丰富,年日照达3,000—3,400 小时,加上夜雨率较高,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除了位于本区南缘零星断续分布的几条南向谷地(吉隆、樟木、陈塘、
亚东等)由于气候湿润有山地森林分布外,仅在本区东段边缘有小片桦树林等生长。整个藏南分布较广的植被类型主要是山地灌丛草原和高山草原,分
别由三刺草、白草、固沙草、西藏狼牙刺;蒿属、紫花针茅、变色锦鸡儿等
组成,高山带中有小嵩草、冰川苔草草甸,还有座垫植被较发育,由蚤缀、
点地梅、黄芪等组成。土壤以山地灌丛草原土和高山草原土为主,土体中粘
粒含量低,碳酸钙集聚明显。在坡麓低洼地的土体中,色白、固结如石的碳
酸钙可厚达1—2 米,当地称为“阿嘎”,藏语即白色物质之意,故此类土壤
也可称为“阿嘎土”。部分地段还可见有盐碱化现象。
藏南是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农牧区之一,有“高原粮仓”之称。耕地多
呈条带状集中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谷地。在支沟有
灌溉条件的地方,农田可伸展至支沟洪积扇的上端。藏南耕地大部分为水浇
地,主要作物有青稞,冬、春小麦、豌豆和油菜等,一年一熟、单位面积产
量较高。为提高作物生产水平需注意选育抗寒早熟品种,防混提纯,适当加
大种植密度,充分利用太阳光能,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
发展灌溉,克服常见的旱患。
由于燃料缺乏,山坡及洪积扇上的灌丛多被挖掘采集充作薪柴,植被破
坏严重,中游山坡水土流失冲刷强烈。因此,应注意农牧结合,积极绿化造
林,固堤防沙。雅鲁藏布江上游和高山草场则以放牧绵羊和牦牛为主。
千百年来,雅鲁藏布江浇灌着两岸肥沃的土地,阡陌相连,人烟稠密,
一些重要城镇都座落在中游干支流谷地上,是藏族灿烂文化的摇篮,也是西
藏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地方。在过去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下,劳动人民过着饥
寒交迫的生活,藏族民歌用“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
来诉说所受的苦难,表达渴望解放的心情。解放后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领
导下,它正荡涤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奔腾向前。滔滔江水化为彩
墨,在高原大地上描绘出更新更美的画图。正如陈毅同志诗词所写:“雅鲁
藏布是大江,其源甚远流亦长。试看千里春波绿,宜林宜牧宜稻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