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体系及其任务

时间:2011-02-07  归属:经济地理学导论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体系及其任务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体系中人文地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经济地理学本身也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形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地理学的早期发展,是以商业地理学(Handels Geography)的发展为代表的,它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宗主国掠夺殖民地,商业港口城市出现和商业腹地形成,国家内和国际间商业贸易扩大的条件下形成的。大抵以商业地理的发展为契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很快深入到更广泛的领域。凡属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现象和规律,如农业、牧业、林业、水产业、矿业等,都分别出现相应的分支学科,并通称为“产业地理学”。同时,以加工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地理学”、以商业地理学为基础的“交通地理学”的出现,是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的萌芽,或者说是“系统经济地理学”(Systematic Economic Geography)谱分支学科的萌芽。与此同时,经济地理学的另一分支——区域经济地理学(Reglonal Economic Geographa)也迅速发展,一些区域经济地理专著陆续出版,这样,经济地理学和地理学一样,逐渐形成科学体系,即包括通论的经济地理学(General Economic Geogrphy)和专论的经济地理学(Special Econo-mic Geography)两大部分。通论经济地理学,又可称为系统经济地理学或普通经济地理学(Allgemeine Economic Geography),包括有经济地理学概论(或原理)、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经济区划与区域规划学等分支。专论的经济地理学,又叫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以特定的地域单位——大洲、大洋、国家或国家内的特定地区为对象,进行系统的经济地理学研究,比如亚洲经济地理、太平洋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华北区经济地理、松花江流域经济地理等等,即任何有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都可以进行区域经济地理研究。

经济地理学概论,是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的高度综合、概括。它是在经济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深入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的。它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规律,经济地理学与各相邻科学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共性的问题。最初的经济地理学理论性著作产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是多半包含在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或人类地理学(Anthropo-geography)的内容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地理学概论,是总结和指导整个经济地理学前进发展的重要学科。经济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不断促进和丰富经济地理学的一般理论;反过来,经济地理学的一般理论,又在引导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理论的最高规范。经济地理学的性质、方法等,也同样规定着各分支学科的性质与方法。因此,它是经济地理学科学体系的灵魂。在我国高等院校地理系科中,普遍开设了经济地理学概论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的实践经验,初步形成具有我国特点的一些理论概念。但是,经济地理学的科学对象和性质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开展争论;许多实践工作需要进行理论与方法总结;对国外的理论研究和新方法的运用,也需要吸收和借鉴。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地理学,必须重视经济地理学原理的研究。

农业地理学(Agricultural Geography),是经济地理学传统的重要分支,是经济地理学科学体系中形成独立分支的较早学科之一。18世纪末的地理文献中就出现了农业地理专著。19世纪 A·V·洪堡就从地区着眼,研究农作物组合和农业地域综合体。 20世纪是农业地理科学化的重要时期。在我国,农业地理学一直是地理学或经济地理学中最有基础的一个分支。

农业地理学研究的客体主要是栽培的植物和饲养或捕捞的动物。研究的对象是这些生物性再生产部门的布局规律。关于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有过一些不同的提法,如“农业生产地区配置”、“农业生产地理分布和农业地域特征”,“地球上农业地域的空间的秩序”、“人类劳动产生的农业现象所充填的农业地域的构造或空间的秩序”、“农业地域的变异”……。这些提法虽有较大差别,但都提出了地区性、地域性特点,是本质上的近似之处。农业生产布局规律,一方面有一般的各部门的布局规律,专业化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一方面则有农业地域综合类型,着重农业布局的地域分异研究,农业区划研究等。因此,把研究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和农业地域分异的规律作为农业地理学的对象,是比较全面的。

同其他分支学科相比,农业地理学在经济地理学中,在下列方面更具有其特殊性:①农业生产过程总是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交错和统一,除经济条件的影响外,对地域性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与相关性是突出的。由此,农业的地域性是非常明显的,不仅有大的地带性的差别,也有较小地区范围的分异。这种地域性差异不仅反映在数量上,也反映在质量上;不仅反映在外部形态上,而且也反映在内部结构上。②农业生产的严格季节性,较长的周期性和生产上的不稳定性,也都影响农业布局规律的特点。③农业生产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也是农业地理的重要特点,因此,农业地理一贯重视对土地利用的研究。④农业布局是面状布局,也与工业、交通运输的点、线布局相区别。

我国农业地理学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应研究以下重大课题:关于农作物和农业部门的布局,其中粮食基地和工业原料专业化基地建设是中心问题;关于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的研究,在查清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编制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图,开展不同类型地区的土地利用专题研究。关于农业区划的研究,包括农业地理学着重研究的综合农业区划,解决农业区的划分及分区发展方向问题。

工业地理学(Industrial Geography),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工业地理学之发展成为科学,是18世纪末英国产业革命以后的事。现代大工业生产都要求特定的位置,必须考虑原料、劳动力、动力、交通运输、市场、资金以及地形、气候等社会的与自然的条件。这些条件的作用大小,由于时间、地点以及不同工业种类、经营方式而有所不同。另外,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战争与和平的国际环境等,都影响工业的布局。工业地理学就是在研究工业布局的多种因素作用的规律中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年)首先提出“工业区位论”的理论体系,就是适应了当时的要求。

工业地理学是研究工业生产布局规律的学科,它不仅要研究各工业企业或部门的发展与合理布局,也要研究地区的工业结构或工业生产地域综合体。

自然、经济、技术条件是工业分布的基本因素。但是,工业部门相当繁杂,不同的工业企业或部门受各种因素制约的程度是不同的;并且由于技术的进步,各种因素作用的大小也在不断变化中。如加工工业和原料采掘工业相比,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相差很大。化学工业和酿造工业对用水、纺织工业对湿度,精密工业对空气的清洁与干燥都有特殊的要求。可是,由于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这些依赖性也发生变化。有的工业趋向于能源基地,有的趋向于原料产地,有的趋向于有廉价丰富的劳动力的地区,有的趋向于交通方便的港站,有的趋向于大的消费市场。这些都是工业地理学的研究课题。

合理的工业分布,不仅要求各企业或各部门的分布合理,而且由于在一定地区内工业企业或部门之间存在着生产上、技术上、经济上的协作联系,也要求各工业部门或企业之间,在各级地区范围内,按一定的原则与要求,实行有机的结合,形成合理的地区工业结构或工业生产地域综合体。这就是所谓工业的“群体布局”或“成组布局”,也是工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任务经济地理学科学体系
  • 上一篇: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 下一篇: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及其与相邻学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