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少数民族有不少以青年为主的节日,它们虽然名称各异,含义不同,但都具有青年活动的特点,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尽情欢乐的日子。
云南省金平县的瑶、苗、哈尼、彝等民族,在农历新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期,要过一个“姑娘街”的节日。每逢这一天,各族姑娘都要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金平县城。她们有的在广场上伴着乐声翩翩起舞,或举行打陀螺比赛,有的走进商店,选购心爱的丝线、花边、首饰、食品,黄昏时,她们在回家的途中与男青年对歌,互诉仰慕之情,约定后会之期。
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俄罗斯族,每年农历六月底或七月初,要为男女青年过一个“成年节”,前后要历时四天。由于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所以每当夏季来临,过成年节之际,有刚满18岁子女的父母亲就把孩子送到教堂,举行“坚信礼”。过成年节的姑娘小伙都身着盛装,女孩子一律是白纱衣裙,形似新娘,因为成群结队,所以“成年节”又有“新娘庙会”之称。届时,家家制作美味的传统食物,让青年们欢度节日。
无独有偶,与俄罗斯族远隔千里以外的台湾高山族阿美人支系,每隔七年也要举办一次“成年礼”的节日。时间约在粟收获祭后的月圆之日,即农历八月的中旬举行。届时部落内年满18岁的青年都要参加,并须在节日前的一个月就开始练习长跑和歌舞,节日前两天要进山去捕捉野鸡,准备粟酒,以供长老和节日时饮用。过节那天,青年们先到部落首领家中集合,听长老训话,宣布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以后各个方面要以成人的标准进行要求。然后一起裸身跑向海边的目的地,在那里歌舞欢庆。下午,又穿上盛装,头戴羽冠,耳插耳轴,到村中的青年会所,围成圆圈继续舞蹈。此时,部落首领还要训话,教导他们如何遵从部落礼节规范,在尽情的宴饮中,欢笑达旦。
居住在贵州清水江流域一带的苗族,每年农历二、三月间要过“姐妹节”,又称“吃姐妹饭”。时间有农历二月十三日、二月十五日、三月十三日等等。但大部分是从三月十五日开始,连过三天。传说古代这里有很多勤劳美丽的姑娘,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但由于与外界缺少联系,很多人没有出嫁成婚。因此她们便凑米聚餐,引来不少男青年共同跳芦笙舞,并举行赛马、斗牛活动。姑娘们殷勤招待,用自己的帕子包糯米饭送给小伙子。通过这些活动,互相找到意中人,解决了婚姻问题。因为世代延续,就有了这个节日。届时姑娘们要上山采集花木枝叶,分别泡糯米蒸成红、黄、蓝、黑、白的五色饭,制成香软适口,晶莹透明,颜色鲜亮的姐妹饭,用以招待和馈赠亲友。有的地区由于姑娘的银头饰、颈饰、胸饰分量较重,所以往往由母亲用竹篮挑着,来到跳舞的江边,当场穿戴后参加跳舞。人们围观,盛况空前。当地的各个家庭还分别招待自己熟悉的亲友前来歇息。黄昏以后,青年男女唱起飞歌和游方调,前者高亢飞扬,后者温婉柔美,使大家沉醉在幸福和爱情之中,成为令人难忘的节日。
居住在云南省及贵州省西部,广西隆林一带的苗族,则在农历正月期间,选择一天过“踩花山”的节日。在节日前,先由村中长老在附近山区上选一平坦之地,竖立一根“花杆”作为“踩花山”的标志。届时青年男女盛装而来,有的虽居住较远,也都闻讯参加。有的男青年吹奏芦笙的技艺高超,能够边吹边舞,倒立翻滚,吹奏不息。在芦笙的伴奏下,小伙子携带小阳伞找寻观察自己中意的姑娘,如有目标,就打开小伞,向对象靠拢。姑娘如不同意,就翻身跑入姑娘群中躲藏;如果双方有意,姑娘就半推半就地在伞下与小伙子交谈倾诉。订情以后,再行拜访双方父母,谈论婚嫁。会场花杆顶端,还悬有红布包装礼物,杆身涂有油脂,难于攀登。有技能高者,能够头朝下倒爬登杆,取得红包,就是奖品。此外还有斗牛等活动。
湘黔桂边境的侗族则在农历四月初八过姑娘节。www.dljs.net传说这个节日起源于对古代侗家女英雄杨人媄的纪念。有一次她冒死给因造反而被关押在牢中的阿哥送饭。身陷狱中的阿哥吃了药草香花做的乌米饭后,体力大增,挣断镣铐,兄妹二人取出藏在饭篮下的武器,冲破牢门,杀出城外。后来侗家姑娘为纪念女英雄,就将四月初八作为自己的节日。届时,出嫁的妇女都要回娘家,与村内的姐妹们欢聚歌唱,并将带来的节日礼物乌米糍粑分赠给大家。天长日久,就变成为当地人的共同的姑娘节,成为一个充满女青年自强意识的欢乐节日。广西三江自治县小广一带的侗族则在四月初八过“采桑节”,其起源与前述的略有不同,据说古代这里有一个放牛的青年与采桑养蚕的姑娘通过对歌,产生了爱情。因为姑娘养的蚕多,因此该青年就在四月初八这天,在姑娘带领一伙姐妹上山采摘桑叶之机,也邀来不少小伙子上山帮采,大家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姑娘们为了感谢男青年的帮助,就相约下河捕鱼进行招待。这一天成为青年男女最高兴的日子。长久以来,形成为固定节日。男女青年盛装上山,名为采桑叶,实为寻找意中人,通过对歌熟悉,一对对情侣隐匿到林间僻静之处,互诉衷情,直至夕阳西下,才依依惜别,成为年轻人难忘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