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地理学习中的认知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
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是各学科的共同任务。由于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中学地理教学在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地理学习的认知规律,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一般认为,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中枢。这五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动态的系统。
1.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由于中学地理教学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往往以宏大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为观察对象,所以观察方式较其它学科更为全面,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解剖观察和对比观察等方式都会被经常运用。在地理学习的感知阶段就应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仅可以熟练基本技能,还能提高感知能力。培养和发展观察力的重点是:
(1)提高观察的目的性:在观察以前,教师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程序,如观察地图应该先定方向,后查比例尺,再看图例,然后才能阅读其它内容。
(2)注意全面观察:观察对象越复杂越难以形成整体观念,如观察普通地图时学生常从兴趣出发,有的注意地名,有的注意地形,有的注意交通线,却不善于通过全面观察综合区域的总体特征。教师要多加引导和示范,教给学生依次观察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而概括区域特征的方法。
(3)善于对比观察:有些地理事物仅凭概念是难以真正区别的,运用对比观察可以加强理解和运用,如对于五种地形类型,仅仅知道概念是没多大意义的,必须能够在实地加以区别。利用图像同时显示五种地形类型,进行特征的对照和比较,要比只观察一种地形更容易感知和理解。
(4)坚持长期观察:许多地理现象的变化是异常缓慢的,如植物的变化、年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等。只有通过长期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坚持长期观察,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的本领,而且能锻炼其意志和品格。
(5)加强野外观察:野外观察可以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使认识过程更为合理,观察也更为全面,还有利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教师应按照大纲的规定完成各项课外教学任务,通过加强野外观察来促进观察力的全面发展。
2.注意力的培养和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复杂性,通过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复杂的现象注意特定事物的能力,使注意力在各种事物中集中到所要了解的事物中去。在地理教学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化较多,有利于注意力的全面发展。在地理学习的意向、感知、理解等阶段都应加强注意力的培养和发展。培养和发展注意力时应注意:
(1)适当扩大注意的范围,如观察“天山牧场”图片时,不但要注意羊群和草地,还应注意草地和林带的位置关系,才能理解高山草场的垂直分布。
(2)运用多种媒体,通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来提高注意力,如“褶皱和断层”中的部分内容,涉及到形态和成因,初中学生不好理解,若利用图片、模型、投影和录像交替演示,可以既通过有意注意又通过无意注意进行感知,同时不断引起兴趣,使注意力得以保持。
(3)难易要适度,环境要安静,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3.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想象在地理学习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对于大量的没有亲历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要根据图像显示和语言文字描述在头脑中构造出的形象,即再造想象。这是感知的结果,也是思维的起点。对于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即各种表像),要进行加工改造,构造出新的形像,进而展开形象思维。在地理学习的感知、理解、应用和创造阶段都应对想象力进行培养。培养和发展想象力的主要途径是:
(1)加强形象感知: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能够大量阅读地理景观图片,丰富地理表像。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先建立表像再接触概念,如讲解“什么是山脉”时,不宜直接给出概念(虽然教师省事),应该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具体的山脉图片或录像,使其能够想象山脉的特征,然后再归纳定义。
(2)根据图像综合出地理特征: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和景观图片综合出区域特征或景观特征,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学生列出有关特征的条目,如对于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可根据地形图想象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可根据景观图想象出“雪原冻土、林海茫茫”。
(3)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针对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充分发挥,教师不急于下结论。如对“大陆漂移说”,可先说明大洋两侧同种动物的分布,再引导观察各大洲的轮廓,接着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各抒己见,然后介绍魏格纳的学说,鼓励学生继续研究。
4.记忆力的培养和发展:如前所述,记忆对于地理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最简单的例子是,能否记忆足够的地名,不但关系到地理知识的掌握,还直接影响着日常生活和工作。在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等认知阶段都应培养和发展记忆力,除了加强理解记忆等意义记忆,还应注意:
(1)重视机械记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不应“死记硬背”是指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大量的地名、物产和数据,还需要机械记忆,通过反复再现和比较,长期储存在大脑之中。
(2)充分运用联想:经过理解的知识容易记忆,如记住“秦岭—淮河”就可以联想出冬季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等。
(3)强化对关键特征的记忆:区分主次,重点记忆关键知识,如地球的经线很多,但关键的几条是本初子午线、日界线、西经20°线和东经160°线。记住这几条经线,就抓住了经度位置的关键。
5.思维力的培养和发展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思维是理解知识的必要心理因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心理条件。只有通过思维,感性知识才能上升为理性知识。因此,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是发展智能的核心和重点。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都能够得到发展,利用地图发展各种思维。对于地理学习中思维力的发展,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1.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1)地理学习中的形式思维及其发展:形式思维是凭借概念,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一般地说,这种思维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地理学习中,运用概念直接进行判断和推理也是常见的,如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煤炭资源属矿产资源,因此煤炭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培养和发展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关键是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地理学习中仅凭简单的判断和推理是不够的,有时甚至会出现失误,如“因为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低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小,所以高纬度地区的气温一定比低纬度地区的气温低”的结论是与实际相悖的。在地理学习中大量的形式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因果分析,找出地理演变的成因,同时探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内在联系,综合出地理特征,进而归纳出一定规律的思维过程。如要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须经以下思维过程:首先分析日本的环境和资源特点,明确临海的位置、众多的人口、适宜的气候、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水力、海洋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地狭人稠和矿产缺乏是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因果关系,可以找出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即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位置和交通的优势,临海建厂,从海外运进原料,加工成制成品后再出口海外,同时精耕细作,以机械和技术提高单产,满足对农业的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教育和技术,又使日本的经济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这些分析,可以综合出日本工业布局的地理特征是“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四个地区,在海港附近形成了工业中心”,进而说明技术革命和地理位置是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沿海布局是工业布局的重要类型和一种发展趋势。在地理学习中,这样的分析—综合是经常要用的思维方法,需要着力培养和发展。
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形式思维方法还有比较一归类和归纳。比较—归类常用于地区差异性的学习。如同属于亚热带气候,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有明显的差异,对比说明要比单独说明有更好的效果,更有助于对气候类型分类的学习。再如比较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自然特征可以直接了解天山南北的地理差异,同时了解内陆盆地的一般特征。归纳常用于地理规律的学习,如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世界工业的分布规律都要在地区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教师应注意地理学习中思维过程与其它学科(如数学)的不同特点,避免仅凭概念、定理和定律体系的简单推理论证。
(2)地理学习中的辩证思维及其发展:辩证思维是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是一种发展变化观。由于地理事物及现象间的关系极其复杂,辩证思维就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学生对降水多的赤道附近有大片的森林容易理解,但对降水少的亚寒带也有大片森林就不易理解了。对此仅凭形式思维,只用降水多少来解释森林的分布是不够的,必须用降水和蒸发双方的对比,以辩证思维来考虑问题。
在地理学习中培养和发展辩证思维的核心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地关系,关键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教师应利用地理事实,充分说明人类既要生存又要发展,人口既要繁衍又要控制,资源既要利用又要节约,环境既要改造又要保护等辩证关系,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发展。
2.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形象思维是凭借表象,按照描述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思维的形式是表象、联想和想象。形象思维是直觉思维的一种形式,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钱学森曾认为:科学技术工作决不能局限于抽象思维的归纳推理法,即所谓的“科学方法”,而必须兼用形象或直觉思维,甚至要得助于灵感或顿悟思维。爱因斯坦也倡导过这个观点。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是中学各科教学都在研究的问题。
(1)形象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形象思维对于地理理性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如东亚季风的风向转换规律是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如果仅凭概念来推理或对一些示意图内容理解不深,就会简单地认为风向即如图上箭头所指,直接从北向南或直接从南向北。这种错误在学生中并不少见。只有把这句话同高气压和低气压的气流运动的表象及冷、暖气团移动的表象联系起来,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懂得冬季风是以边顺时针旋转边向东南方向推进,夏季风是以边顺时针旋转边向西北方向推进的方式移动。
再造想象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基础。例如,大家都知道金字塔是埃及的重要标志。但在地理学习中不仅需要知道埃及有金字塔,更需要看到金字塔的图片就知道那里是埃及,进而想象出埃及的地理景观。对于许多地理演变和地理景观都需要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则是理解并掌握各种地理模式的必要条件。例如大气环流的模式、洋流的模式等都是对客观现象的反映,既是客观存在又不能直接看到,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动态系统模式,成为可以运用的理论。
形象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在于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空间观念的形成。空间和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要深刻认识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和运动性,就必须具有空间观念。通过地理学习而形成的空间观念并非一般的三维空间,而是具体的空间位置,包括宇宙空间、地表空间和地下空间。地表空间又有方向、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层位关系等。这些空间观念只有通过地理学习才能获得。有了地理空间观念和有关地理位置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甚至日常生活都有益处。
(2)运用地图培养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重要区别。运用地图和其它地理图像培养和发展智能,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又是中学地理教学特殊而重要的任务。
地图(包括各种示意图)对于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例如,普通地图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颜色、符号和注记却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特征,经过形象思维可以从地图的二维平面中想象出地理事物的三维立体形像,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通过国界、山峰符号和国名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通过颜色和数字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又如,学生对于方向的认识往往限于日常经验,即地平面上的东西南北,而对宇宙空间的方向理解不深,因此对“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即指向北方”等说法常有似是而非的认识,通过各种示意图有助于这种新的空间观念的形成。
地图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为地图是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图要素,归纳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有利于抽象思维。运用专题地理图表也能发展形象思维,如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既是一种形象说明,又是对某地气候特征的抽象概括,学生凭借对这种图表的直观认识,又可以综合出某一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比推理论证更为直接。
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当代心理学认为,创造 性思维是高水平的思维。它不同于常规思维的要求,而注重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以达到灵感状态。尽管近年来强调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重视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但仍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所经常提到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基本上还属于重复已有知识,在教材涉及的范围内就能找出答案的水平。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应给予高度重视。
不言而喻,如在地理学习中运用前述多种思维方式的结合,则更适宜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近年来在培养求异思维、多端性思维和逆向思维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多端性思维要求对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不同于一般考试所要求的答案唯一性或标准性。求异思维力求对问题的解答出新出奇。逆向思维是变换问题的条件提出新的假设,寻求不同的答案。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各种新颖的问题,如“纽约在北京的西边还是东边?”、“为什么说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假如地球只公转不自转,还会不会有昼夜更替?”等,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