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今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随着全球性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环境保护所起的重大作用。环境保护离不开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而环境信息85%以上与空间位置有关,所以,地理信息系统就自然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力工具。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帮助下,我们不仅可以方便地获取、存储、管理和显示各种环境信息,而且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模拟、分析和评价,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和客观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
我国地域辽阔,环境问题突出,建设和发展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有着十分明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GIS会给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观念、效率、方式和面貌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影响。然而,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行研究。
本章拟从国家环境信息化工作全局的角度,对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的意义、进程和技术实施进行研究,并结合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今后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7.1环境保护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面对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我国各级环保部门已逐渐认识到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与处理环境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此,作为环境保护工作基础的环境信息获取和处理得到普遍的重视,环境保护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目前,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已有省、地、市、县2222个环境监测站,初步形成了以国控网络监测站为骨干的环境地面监测网络体系,进行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全面监测。全国环保系统各级监测站每年可上报监测数据3000万个,其中国控网站每年上报环境监测数据1030万个(922万个环境质量数据,108万个污染源数据)。同时,建立了以国家环境信息中心,27个省级和37个地市级环境信息中心为依托的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环境信息的分析、预报和处理。特别是“七五”期间,国家投资300多万元组建的国家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科技攻关项目、亚行赠款60多万美元援建的中国3个城市环境信息系统项目、世行援建的600多万美元的全国省级环境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及正在进行的世行援建的中国重点城市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环境信息处理的能力,促进了我国环境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的进步。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环境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基本还停留在常规阶段,对环境污染和生态还不能实现大面积、全天候、全天时的连续动态监测。也很难对国家急需的大气环境污染、水域流域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状况、重大环境事故、全球环境变化等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和评价。不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体系,即使已经建成的信息系统也还没有形成正常的业务运行能力。因此,环境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技术手段还远不能满足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