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龙潭神也是普米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一。龙潭就是山泉水,祭祀同样分公祭和私祭,除了诵经等仪式外,晚上还要举行集体活动,人们燃起篝火,听老人说唱普米族创世纪古歌,饮酒吃肉,跳舞唱歌,成为宗教与民间娱乐合一的一项活动。
祭灶神则是普米家庭日常进行的一项祭祀祖先神灵仪式。代表祖先神灵的是正屋中央的“擎天柱”和火塘中的铁三角架,加之与火塘后方供奉的“藏巴拉”神共同作为祭祀对象。每日用餐之前,要将少许食物置于火塘的三脚架上,并洒几滴茶水,表示敬献祖先。凡遇节庆、婚娶、小孩命名等家庭生活大事,都要向藏巴拉、三脚架及火塘祭祀行礼。
普米族的宗教经典主要有指引灵魂归宗的指路经、治病驱邪的招魂歌、祭三脚歌、祭藏巴拉歌、祭山神歌、祭龙神歌等等,多数经典以歌唱为载体,在仪式活动中口头传承下来。
发展现状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了丽江、兰坪、宁蒗等县,普米族从此获得新生,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普米族地区进行了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阶级,分配了土地牲畜,广大普米族群众当家作主,焕发出极大的劳动热情,生活水平得到了初步改善,普米族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为了保障普米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使普米族人民享有民族自治的权利,国家自1954年开始在普米族地区建立民族乡,1987年11月又正式批准建立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党和政府还十分重视普米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一批普米族干部在政权建设和巩固的斗争实践中不断成长。在1950年代中期,其中一些干部或成长为普米族地区的主要领导干部,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落实,更多的年轻普米族干部迅速成长起来,不仅在州、县党政部门担任领导干部,而且担任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从而更好更充分地保证民族自治权利的行使。
新中国成立后,普米族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发展生产,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经过1952年的土地改革和1956年的民主改革,普米族地区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些改革释放了普米族人民的生产热情,他们积极兴修水利,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极大地改变了牦牛山区贫困落后的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普米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年,普米族聚居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国内生产总值8.45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5亿元,粮食总产量7.34万吨,年内农民人均收入1319元,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创历史之最。
普米族地区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更为普米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国家在兰坪探明储量达1645万吨的特大铅锌矿床,其中铅的储量占世界已知储量的1/6,锌约占1/3,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第一,潜在经济价值达1000亿元。1998年12月,多家单位联合组建了兰坪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铅锌联合企业。2005年8月,中国四大铅锌生产基地的兰平20万吨电解锌项目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该项目标志着普米族地区经济产业逐步走上了现代企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普米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带动了其他经济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
普米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就在普米族地区开办了一批初级小学,进入1970年代,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和布局日趋合理和完善,基本上每个普米族村寨都设立了初小和联片高小,多数乡镇建立了中学。2005年,兰坪全县有各类学校478所,在校生31231人。与1990年相比,文盲人口减少0.27万人,文盲率下降21.20%。这些说明,普米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在新时期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