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概况
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他们和汉族人民一起,披荆斩棘,把台湾开辟成为美丽富饶的宝岛,并共同反抗外来侵略和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对于共同缔造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台湾的少数民族,我国政府以“高山族”为其正式族称,台湾当局则称其为“原住民”。
据2004年台湾行政主管部门统计,台湾“原住民”共有452,579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左右 ,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及兰屿上。此外,根据祖国大陆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高山族还有4,461人散居在祖国大陆的福建、武汉、北京、上海、南京、山东和安徽,他们大多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从台湾移居大陆的高山族的后裔。
台湾本岛由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峰峦起伏,风景优美。岛上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稻谷一年两熟,中南部有些地区可三熟。甘蔗产量很大,是我国著名的蔗糖产地之一。乌龙茶和红茶饮誉中外。热带和温带水果也很有名,有八十多种,产量较大的有香蕉、菠萝、木瓜、椰子、柑橘、槟榔和龙眼等二十多种。森林占全岛面积百分之五十五,是我国木材的重要产地之一,素有“森林之海”的美称,其中特产樟脑占据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境内河流短而急湍,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地下矿藏丰富,有金、银、铜、煤、石油、天然气、硫磺等。沿海地区的水产品也十分丰富,是我国有名的“鱼仓”,也是我国东南部重要产盐区之一。
由于语言、风俗习惯及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高山族内部又分为阿美人、排湾人、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邹(曹)人、雅美人、鲁凯人、卑南人、邵人、平埔人等。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高山族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各族群之间的语言差别比较大,共同特点是,都属于多音节的没有声调的胶着语。
历史上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称呼一般都与台湾当时的地名联系在一起。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的“夷州人”或“山夷”;隋朝时称“流求人”;宋元时称“琉球”、“流求”或“土人”;明代称“东番夷”、“淡水夷”;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称他们为“土番”、“土民”;清代称为“番族”、“番人”,称他们居住的地方为“番(蕃)社”。又以生产生活习俗和居住地的不同,分为“生番”、“熟番”、 “黥面番”、“高山番”、“平埔番”、“东番”、“西番”、“南番”、“北番”以及“水沙连番”、“琅峤番”、“卑南觅番”等。
明末,少数倭寇来到台湾西南部沿海,因台湾岛上风光明媚,气候宜人,与日本播州海滨之地高砂相似,故称之为高砂,后被明朝军队驱逐,当地少数民族“喜为除害”。 1895年,清朝政府与日本订立马关条约,日本侵占台湾50年,遂称台湾的少数民族为“高砂族”或“番(蕃)族”。西方人称台湾少数民族为“福摩萨人”或“福摩萨土著”,意为“美丽岛上的土著民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统称台湾的少数民族为“高山族”,称居住在30个山地乡者为“山地山胞”,居住在山地乡以外的为“平地山胞”。现在则统称为“原住民”。以上各种称呼都不是台湾少数民族自己的称呼,而是他称,他们内部有他们各自的称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争取土地资源权、参政议政权及其他各种权利,台湾高山族的各分支联合起来,以“台湾原住民族”的名义,参与行政事务的管理等。此后,“原住民族”这一称呼被广泛使用,成为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并得到台湾当局的承认。“原住民族”先是在台湾的学术界被广泛运用,如今大陆的学术界也沿用了这一名称来称呼台湾的少数民族。
历史沿革
关于台湾少数民族的来源,说法不一,其主要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认为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国大陆百越民族中闽越的一部分,第二种认为台湾少数民族是来自菲律宾、婆罗洲诸群岛的马来人。第三种认为台湾少数民族主要是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闽越,在历史发展中又先后融合进了来自琉球群岛、菲律宾、婆罗洲及密克罗尼西亚诸岛的移民,各种移民交相融合,逐步形成了今日台湾高山族的不同群体。多源说较易为现今的学者所接受。另外,还有土著居民说(矮黑人)。不论台湾少数民族的来源如何,至少到明清时,汉文史籍已将台湾少数民族统称为“东番”、“番族”,说明台湾少数民族的民族特征已得到了古代学者的认可,成为了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根据考古资料,1970年在台湾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一块人类头顶骨的化石残片,时间距今约二万到三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后期的遗物。以后又陆续发现了六件人头骨片化石,被定名为“左镇人”,这是迄今被发现的最早的台湾居民,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应该是从大陆移居台湾的。
1968年,考古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出土了6000多件打制石器和100多件骨角器,时间约在一万五千多年前。其石器由砾石打制,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石器的种类和制作技术与大陆东南部的同时代出土文物相近。这些石器等物,被定名为“长滨文化”。 根据这些出土文物推测,当时的人们过着渔猎和采集的生活,居于洞穴之中。至于“左镇人”、“长滨文化”的主人与现在台湾少数民族是何渊源关系,目前尚有争论,但有学者认为他们才是台湾真正的原住民。
进入新石器时代,台湾的文化遗存显著增多。1958年,考古者在台北县八里乡的大坌坑发掘出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碎片,时间约为7000余年前到5000年前,被命名为“大坌坑文化”。大坌坑文化的分布较广,其石器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有大量的石斧、石凿、石锛、石箭镞等,其陶器有碗和瓿,陶片上布满绳纹,这些文物与大陆东南沿海的新石器文化有共同之处,即都有绳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