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风水学与古村古屋--古村落普查(3)

时间:2010-01-29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西文兴村距离沁水县城25公里,属低山丘陵区。村里有一块明朝石碑上记载着村四周的形势:"环吾乡皆山也,出自太行山,北有鹿台蟠回,高出诸峰。南应历山驰奔云矗,倚空向出者,千峰碧苍翠。东曲陇鳞鳞,下临大涧。西山隆沃壮,似行而复顾,或曰伏虎山,或曰凤凰岭。"

  从现状看,应该说柳氏祖先描绘得相当如实。中国龙脉之源为昆仓山,入山西则为太行。入沁水即为坞岭。坞岭自西而东分为两支,行向东南的一支为鹿台山,正处于西文兴之北,当为村之祖山。鹿台自北而来,又分为二支,村之西,今称西岭,连绵九冈,即古称之伏虎山或凤凰岭;村之东,山岭呈三峰笔架之势,岭下近处有沟涧。村之南面呈开扩之势,远处有历山横列,中央有尖形山峰远拱于群岭之间。村北山脚下有溪流自北而来,沿着村东向南而去。这条溪河除夏季外虽流量不大,但不断流,在沁水山区丘陵地,已经是很难得了。西文兴村就建造在这块北有祖山鹿台,前有朝山历山,东西有连绵山冈相护,左有青龙(水流),右有白虎(山岭)的风水宝地的台地上。村里现存的《魁星阁新建记》石碑上也这样论断:"文兴村,沁南胜地也,由鹿台发源,迤丽十数里而山势蟠结,九冈西绕,三台东护,东南尖山远拱,正当文明之方,堪舆家争称之,以为文人代兴者实由于此。"在另一块明朝的石碑上记道:"吾柳氏族世居之,最蕃且盛,岂非钟斯然哉。"看来柳氏族人对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还是十分满意的。

  (三)浙江武义县郭洞村:

  郭洞村是一座何氏宗族聚居的血缘村落,位于县城之南约20里,处于东西两山夹峙的一块狭长谷地上,两山之下有两股山泉汇合而成的溪河自南而北自村中穿过。村之南北也均有远山相拱。在这块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上,何氏族人花了很大的精力从事村里水口的经营。郭洞村的溪河源于二泉,泉头均在山中,泉水终年不断,符合风水要求。溪河自南而北,直流而出村,按风水讲究需设法关闭紧密。通常关闭之法有两种,其一适用于水流量不大的村子,需要在出口处筑坝、挖塘蓄水;其二是水流量充足,无需蓄水,则需在出水处筑建桥、亭、堤、塘,并非真正为了蓄水而只起到锁住水流,留得财源的象征作用。

  郭洞村采用了第二种办法。首先将溪水出村之口选在两山夹峙,宽度只有100米的山谷处,溪河自南而下,在这里正好遇到西面突出的山包,经东折至东山脚下,再折而向北出水口直泻出村。这样经过左右两折,自然起到了水流溪出的作用。其次,在水口南北向的河道上建造了一道横跨东西的石桥,因石桥用石券法筑造,形如飞虹,取名为"石虹"桥。建桥时间大约是在元朝至正年间(1335-1341)。到清乾隆十九年(1754)在桥上加建了石造万亭,这时飞虹桥已改名为回龙桥。这座桥亭除了有锁住水流的风水象征作用之外,还是村中农夫和读书人喜欢的往来休息之地。在《双泉何氏宗谱》的《万亭记》中说:"……其有戴笼负锄驱黄犊而过者,于此详菽麦之辩;月夕风景,有连 袖书于于而来者,即以此奇黄石一编,亦无不可也。"小小桥亭,横跨于水口虹桥之上,在青山绿水映衬下,成了郭洞村口第一景观。

  这座石桥亭,自建成以来的数百年间,建了毁,毁了修,不论世道如何艰难,何氏历代族人都始终让它屹立于水口桥上,愈修愈加坚固与美观。何氏族人孚悦公在《重造回龙桥记》中说,"……及其既坏,村中事变频兴,四民失业,比年灾受,生息不繁……"而"一旦顿还旧观,嗣是民物之丰美,衣冠之赫奕,当必有倍于前者……"先人把石桥的存毁与郭洞村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桥存村兴,桥毁村败,从这里更加强化了风水学中水口造桥以聚龙气的应验作用。在实用功能与精神寄托的双重作用下,回龙桥成了郭洞村民心中不倒的图腾。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祖山阴宅生气环境选择普查风水这样就是可以
  • 上一篇:千年不断的风水情结
  • 下一篇:阴历·阳历·阴阳历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