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一课时)说课稿(2)

时间:2011-08-18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
 
新课导入
提问:1、我们知道森林中的木材有哪些用处吗?
2、由此可见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有谁还知道森林还有什么功能吗?
提问设疑,凝聚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由森林的自然资源功能过渡到生态功能。
展示“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并设问思考。
安排学生读图并思考:1、世界森林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何种森林种类?这些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具有什么特点?
2、是不是只有这些地区才具有森林生长必需的条件?
3、那为什么其他地区森林却很少呢?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三个问题设置按照由表入里的思维习惯,加强思维逻辑性培养。
 
复习思考
例举几种生态问题,并让学生合作讨论对比森林的生态意义。
全球变暖原因分析,过渡到森林的生态意义。
荒漠化——防风固沙
全球变暖——调节碳氧平衡
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城市环境问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弱噪音
把教材中这部分内容与上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使这部分内容与下节内容具有连贯性。
“活动”探究
安排学生进行教材中的活动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森林的生态意义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思考完成。
填写下面森林破坏后对应出现的问题:
调节气候-----------------
稳定大气成分-----------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防风固沙---------------------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读图,完成思考题。
雨林的分布特点。分析这种分布特点与气候的关系。
指出教材中提出的“大陆向风地带”在图中位置,并分析此处雨林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复习回顾“必修1”中有关气候形成的因子,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学生自学,合作讨论。
多媒体展示三个词语:
地球之肺、储水海绵、生物基因库
安排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根据上面的三个词语及教材中的思考题具体说出雨林的生态意义。
这部分内容在前面已经有所涉及,难度不是太大,安排自学,学生较易完成,形成成就感。
设问
亚马孙地区的气候特征
亚马孙气候的炎热多雨是生物循环旺盛的基础。
展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指导学生读图,并讨论该图表达的意思。提醒学生要先注意图例的意思。
动画展示“生物循环图”,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合作探究意识。
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循环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课文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玻璃鱼缸”和“破碎的玻璃鱼缸”。
 
使学生从形象上加深雨林重要的生态意义和其脆弱性的认识。
布置课后探究
课后探究内容为教材P32“思考”,欧洲国家与巴西关于保护森林责任的争吵。
这个思考题教材安排在课中,因为这种争论问题很复杂,在课堂里安排讨论很难完成,现调整为课后探究,既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对此内容有较充足的探究时间。而且这种争论也是亚马孙雨林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下一节课主要学习内容,可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四、板书设计

一、森林的分布与生态意义

1、世界森林分布的现状

2、森林的生态意义——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3、森林破坏后形成的生态问题

二、雨林的生态效应

1、雨林的分布

2、雨林的生态意义——地球之肺、储水海绵、生物基因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终年高温多雨——→生物循环旺盛——→雨林生态脆弱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说课稿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上一篇:我国地形剖面图典型题解
  • 下一篇:近距离解密钱塘潮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