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夜空原来也是迷人的风景。
124年前,当人类第一次照亮这个世界后,深邃美丽的夜空便渐去渐远。
准确地说那是1880年3月31日,美国的印第安那州的瓦巴士镇。那时蒸汽机已经出现,并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瓦巴士镇的人们总想把眼前的夜空照得通明,使人感觉不到黑暗的存在。这一天,他们在镇法院的穹顶安装了一只3000标准独光的碳弧光灯。他们发动脱谷机的蒸汽机引擎,用来发电,在晚上8点整,合闸点灯。霎时间,光芒四射,亮如白昼。
惊喜、惊慌、惊恐让人们扭抱在一起,有的人手舞足蹈,大声惊叫:有的人呆若木鸡,不知所措;有的人双膝跪倒,不停地祷告,祈求上帝保佑……
从此,人类在享受灯火辉煌的同时,距离迷人纯真的夜色越来越远。
冥冥之中,我们内心不断发出这样的考问,除了所谓的享受之外,这眩目的明亮,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意大利天文学家皮尔安东尼·辛撒诺多年来依靠高清晰度的人造卫星图片监控着全球的人工光的分布和增长速度。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就像游乐园一样,光点密集,熠熠生辉,尤其是欧洲和美国的夜空,人工光的亮度正以每年5%—10%的比率增长。受此影响的首先是天文学家与天文爱好者。地球上有近2/3的人再也看不到繁星遍布的银河。在睛朗的夜晚,于远离光污染的天空上,人的肉眼能看到大约2500颗星星。而身居纽约郊区的人们最多能看到200颗左右,曼哈顿的居民要是能看到15颗星星就是很走运的了。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度接触人工光可以改变动物的生物节律,影响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甚至引发人体严重的激素失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亿万年进化的结果,许多生物依靠星辰和月亮的微光辨别方向,而人工光的泛滥对它们形成误导常常造成致命的伤害。据多伦多“人工光危害研究中心”的创办人迈克·苏伦估计,每年有近一亿只禽类撞在北美洲的有光建筑上。费城的一位内科医生、鳞翅目昆虫学家肯尼特·佛朗格说:“由于灯光的误导,蚕蛾经常错过交配的机会,有时还会飞进趋光动物的嘴中。明亮的灯光还会干扰它们的迁徒路线,使大批蚕蛾无端被困在黑暗的孤岛上,坐以待毙,致使美丽的蝴蝶变得越来越少了。”
受影响的还有一种甲壳纲动物和轮虫,它们在夜间游到水面吃水藻,白天则在水下休息并躲避猎食者。街灯的强光折射到水面上,这些微小生物一直停留在水面下。后果是,蜉蝣生物被剥夺了营养来源,以此为生的鱼虾大量减少;幸存的水藻却快速疯长,破坏了其它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使清澈的水质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