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能发展状况:中国的核工业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八十代初核电开始起步。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1985年3月正式开工,1991年12月并网发电。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兴建的大亚湾核电站两台90万千瓦机组,于1987年8月开工建设,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九五”期间有4个核电项目8台机组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它们分别是:1996年6月开工建设的秦山二期核电站两台6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1997年5月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两台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1998年6月开工建设的秦山三期核电站两台70万千瓦级重水堆机组,这三个项目均计划于2003年建成投产;于1999年10月开工建设的田湾核电站两台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预计2005年建成投产。
核电自八十年代初起步以来,在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前期准备工作、国产化、有关法规和管理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通过6个核电项目11台机组的建设,现已形成基本配套的核动力、核燃料科研开发工业体系;积累了科研、设计、建设、运行等一整套宝贵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专业齐全,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设计和工程建设队伍,建立了一批大型实验台架,进行了大量科研攻关和设计研究。通过在建项目的实施,掌握了较多的设计资料,积累了大型核电站的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经验,国产化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核燃料循环工业方面,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已经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随着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燃料工业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从铀矿地质勘查、铀矿采冶、铀同位素分离、核燃料元件制造、乏燃料后处理直至核废物处理与处置等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与国际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引进和开发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在核燃料生产的几个主要环节上,实现了更新换代,不仅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满足或基本满足“十五”期间中国核电更大发展的需求。
1、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地质勘查已为国家累积提交了可靠铀资源储量。
2、铀矿采冶已初步形成了以地浸、堆浸和原地爆破浸出工艺为主的生产格局,大幅度降低了铀矿采冶成本,提高了铀资源利用率。
3、铀同位素分离已实现扩散法向离心法过渡,铀同位素分离生产能力能够满足中国核电发展的需要。
4、核燃料组件制造生产线已为核电站提供了合格的燃料组件,基本实现了30万、60万、100万千瓦三种容量等级的压水堆核燃料组件的国产化,重水堆核燃料组件生产线也正在建设中。
5、中、低放固体和液体废物已开始处理和处置,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高放废物处理的科研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此外,在核能技术开发方面,中国已在先进压水堆、快中子增殖堆、高温气冷堆和低温供热堆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
中国现有4座核反应堆在建设中,并计划到2020年扩大近5倍,这将使核能发电占总电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