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与东盟互利关系的不断深入以及日本和东盟间旧有关系的不断更新,东盟在促进中日关系良性互动中的建设性作用也逐渐显现。尽管中日关系由于两国间历史积怨和现实矛盾的阻碍而长期处于经贸合作为主的浅层状态,但中日合作仍有发展契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合作理论认为,在应该合作的双方之间缺乏内在的动力时,如果存在一个能为双方接受的外来的合作“促成者”(“enforcer”) ,往往会使合作成为可能。[12]而东盟恰好扮演了这一“促成者”的角色。在以东盟为基础的“10+3”和三个“10+1”合作机制中,东盟以其丰富的地区合作经验一直在其中担当倡导、推动以及核心领导的作用,同时也为中日合作架起了一座桥梁。在东盟的推动下,中日两国开始在“10+3”的多边合作机制中增进接触与了解并相互学习和适应,中日东盟三边互动的局面由此逐渐显现。这一三边互动关系的形成不仅成为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新特征,也将有助于东亚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的发展。
2、中日韩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东北亚合作趋势加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东亚大规模的直接投资浪潮和不断扩大的地区内贸易促使各国和地区产业结构呈现连锁型转变,产业间分工进一步加速,并出现产业内分工和企业内分工等新形式。由此,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多边互补的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交织的复合网络型国际分工体系。在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网络体系的影响下,中日韩三国间的产业分工不断向水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日本尽管产业升级有所减缓,但其经济实力仍居世界第二,且依然拥有强大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和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因此主要从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并向域内输出资金和技术。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韩国,其产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它与其它四小龙国家一起一方面与日本在高科技产业的部分领域开展水平分工,另一方面又积极向中国、东盟转移部分电子、机械、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部分代替了日本的角色,成为“资本品供给国”和“消费品接受市场”,中日韩间的相互贸易因此扩大,产业间分工也得到加速。而中国作为处于经济赶超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随着其国内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日益开放的巨大市场和低成本的劳动力正不断吸引日韩两国大量资金、技术的流入和产业的转移。同时,中国自身独立的工业体系以及齐全的产业和技术部门也将促使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上也得到快速发展,这又为中日韩三国间的水平分工提供了积极条件。
中日韩三国在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上的互补性以及日益水平化、网络化的产业分工为三国间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国间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三国都已成为彼此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而在直接投资领域,日韩对华直接投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近年来已分别成为中国第二大和第五大投资来源国。此外,在“10+3”合作框架下的中日韩合作正逐步展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已开始提上议事日程。而三国间合作趋势的加强又“将对逐渐改变东北亚政治和安全方面残留的冷战格局发挥积极影响”。在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中,在促进南北朝鲜和解的进程里,中日韩合作趋势的加强将进一步化解由美国主导的以日韩为其同盟的东北亚冷战架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而拥有东亚三个主要核心国的东北亚地区,其合作趋势的加强还将对整个东亚区域合作及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台湾经济对中国大陆依存度加强,台独势力将受遏制
随着中国大陆逐渐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两岸关系也日渐松动。1988年7月,中国大陆公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在税收、内销比例、融资和利润汇出等方面给予台商以特别优惠。这一举措促使台商的投资目光开始转向大陆,两岸经贸关系日趋明朗化。而自1991年台湾当局承认投资大陆合法之后,大陆更是成为了台湾投资的热点,岛内迅速掀起了一股投资大陆的热潮。在投资热潮的带动下,台湾逐渐将已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石化、电子、机械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先后转移到大陆,两岸经济融合因此进一步加深。近年来,中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海外投资地,同时也是台湾贸易顺差最大的来源以及经济增长最大的外部需求因素。由此可见,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正不断上升,而大陆对台湾经济的“腹地”作用则不断增强。
面对两岸经贸关系蓬勃发展的局面,台湾当局非但没有顺势推进,反而因担心台湾经济对大陆市场过度依赖而不断设置障碍从中阻挠。2006年元月一日,陈水扁在“元旦文告”中甚至宣示,要把过去几年所实行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两岸经贸政策,改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进一步紧缩两岸经贸关系。台湾当局刻意制造对抗的做法阻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但同时也为大陆方面把握台海局势,遏制台独势力提供了一个契机。大陆方面若能利用好台湾经济对大陆日益加深的依存关系,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服务于台商的同时积极推动两岸直接“三通”以及民间的各项交流,以此逐渐争取台湾民心,这必将有助于促进台湾岛内民意向支持两岸合作交流的方向倾斜,进而对台独势力形成有力遏制。台湾当局若一味抱守台独立场,闭关自守,失去的不仅是台湾经济的发展,最终还将失去台湾民众的信心和台湾的未来。
三、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东亚产业转移浪潮的持续推进,走在改革开放之路上的中国将会更广泛地融入到东亚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而东亚的资本、技术及现代产业也将更深刻地渗透进中国产业结构体系里,并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把握东亚产业转移基本进程及新变化的同时深刻认识其背后重要的地区政治效应,将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制定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战略,并借此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从而最终在东亚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