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起步教晚,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构建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也已经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探究性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内容,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来延续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本文就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有效展开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经验。
一、必须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曾引起教师、学生、社会的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是知识的传授者。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取知识。这种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可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系统的知识。但“接受性学习”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现在强调“探究性学习”,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弥补“接受性学习”的不足,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教师不再是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和学生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大家可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彻底改变“你说我听”的教学模式。当然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增加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同时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古希腊学者来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的确,敢于怀疑和大胆想象是很重要的。从观念上讲,今天的学生不能仍然停留在接受式学习的层次,满足于教师的经验、教材的结论和大量的习题,应当发挥自身充分的想象力和培养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学生一定要走出课堂,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实验室做实验,到校门外开展访问、调查、考察等。“探究式学习”主张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其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与科学世界。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增加了知识,更提高了能力。
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前,首先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使学生真正能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对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重新进行定位,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
二、作好探究式学习的准备工作
“探究性学习法”是根据现代系统理论和现代教学思想,吸取“启发式”、“学导式”、“发现法”等教学法之精华,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思考题为思维线,激发学生学习中的内部潜力,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使学生扎扎实实学好新知识的新教学法。其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达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和任务,首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出精确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探究性教学目标,而且还能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在设计这些策略时,师生也要共同作好一些准备工作,避免出现那种“为探究而探究”的走过场的形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真正起到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能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精神的目的。
1、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现在我们所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注重了人发展的共性,却忽视了学生创造性和个体差异性,而如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张扬将是我们培养的重点。在这种背景下,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造,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