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优质课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千克
	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姚晓燕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千克的质量观念的建立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感知轻重。
	(教师分别出示爆米花和果冻)比较爆米花和果冻的轻重
	(再出示一大袋爆米花)再次比较稍大一些的爆米花和果冻的轻重。
	引出:要知道物品的轻重,除了可以用手掂,更准确的可用秤称。
	2.生活中的秤。
	师:生活中你见过秤吗?
	师:今天我们就请其中的一种,台秤,来帮助我们学习新知识,你们说,好吗?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秤面。
	师:这是一个台称的秤面,,你能从上面看到什么?(学生回答)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它是一个质量单位。
	2.认识1千克
	师(再出示一个放了红枣的台秤)
	师:和第一个台秤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针指着0,表示托盘里没有物品,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
	师:如果指针指着2呢?表示所称物品重?如果指针指着3呢?如果指针指着4呢?
	3.检验开头的悬念
	那刚开始我们对于爆米花和果冻谁轻谁重的猜测,可以怎样去检验?学生:称一称。
	教师示范称,得出结果:爆米花和果冻一样重。
	4.感知一千克。
	(果冻)师:每组都有这样的1千克果冻,请小朋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依次去掂一掂,拎一拎,感受1千克有多重,
	(大米)师:老师在1号口袋里装了一些大米。你能像老师这样去掂一掂,想一想,这袋大米有1千克吗?
	依次掂一掂:师:你觉得这袋大米有1千克重吗?(生回答)我们来称一称好吗?(生活动)
	师:这袋大米正好是1千克。
	(盐)师:在桌上老师准备了一些盐,先掂一掂一袋盐,你觉得它有1千克吗?
	请小朋友在组长的带领下,称一称,看看几袋盐大约重1千克?(出示屏幕上的活动要求)
	反馈。师:谁来说一说?(生:2袋盐大约重1千克。)
	师:正好是1千克吗?比1千克怎样?(多一些)所以我们说2袋盐大约重1千克。
	5.找1千克。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用手在去掂一掂很快找出哪个口袋的物品最接近1千克呢?
	(学生活动)
	师:有答案了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生:用秤称)把你认为最接近1千克的口袋放到秤上去称一称。(学生活动欢呼)
	师;4号口袋里装了什么呢?有些小组的口袋里装的是和别的小组不一样的,
	先数一数4号口袋里的这样物品有几件,呆会介绍给别的小组的同学听?
	(学生活动)
	反馈。
	师:谁来说一说。
	生:像这样的27本本子大约重1千克。……(分别板书)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2袋盐,……
	6.称鸡蛋。
	教师举起刚才学生称的1千克苹果:像这样的5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那如果老师要秤1千克鸡蛋,猜一猜,应该比5个多呢还是比5个少?(学生回答:多)
	师:要多少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呢,先想一想,然后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学生猜一猜)
	师:到底有多少个?那我们就来称一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