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陪都上都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敦达浩特东约20公里上都河北岸,是一座元代古城遗址。始建于1256年,当时命名为开平府。元中统世祖五年(公元1264年),正式称为上都,又名上京或滦京。由于这座元代古城规模宏大,当地群众见城内建筑台基比比皆是,便称它是“兆奈曼苏默”,蒙语是“108座庙”的意思。
上都古城南临上都河,北倚东西横亘的山岗,群山环抱,地势雄固,物产丰富,风光优美。每年夏季,元都皇帝都要率领臣僚们来此避暑和处理政务。
上都古城由外城、内城、宫城和关郊组成。外城周长约8.5公里,全部是板筑土墙,外围是壕沟,每面各开两门,门有瓮城和城楼。宫城为皇帝的住所,有大明、仪天、宝云、宸丽、慈福、鸿禧、睿思等殿,大安、延春、连香、紫檩、凝晖等阁,绿珠、瀛洲两亭及振辰堂等,但是现在仅存有基石。宫城城墙是板筑土墙,外包砌青砖, 内砌有石块,屈服约为2公里;东、南、西各开1门,门上有城楼,四角有角楼。宫城前设有广场。内城是随皇帝避暑的官员们的临时僚署区,城内布局整齐。在东北、西北角各有一大型院落,是上都城内著名的华严寺和乾元寺遗址,现仅存殿基和碑亭、城外东、南、北三面关郊地带,是市肆、民居及仓廪地,有很多遗迹。
上都是蒙古统治者第一座有计划营建的城市。从现存遗址上看,它继承了许多唐、辽、宋、金的传统布置和建筑风格。有些殿阁的整个模样,则完全仿照元代以前的手法,像作为宫城内主要建筑的大安阁,就是搬迁了宋代汗京的熙春阁。
上都也有有独特的民族建筑特点,如上都古城的宫殿与衙署没有严格的区分,各类建筑物的布置没有一定的规律,把大面积苑囿用城墙围起来,并做为都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从元代开始的创举。在宫城之前布置广场,更是我国城市建筑史上少见的。
元朝正至十一年(公元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农民起义。公元1358年,红巾军攻克了上都;焚毁了宫殿、衙署,从此,元朝没有对上都进行修复,上都从而结束了它作为一代陪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