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南岸,占地面积约3公顷,墓身高33米,巍峨壮观,远望青黄交错,“黛色朦胧”。昭君墓又称“青冢”.传说每年9月秋凉以后,塞外的青草都已枯黄,唯独昭君墓上的草仍然保持青色。因而昭君墓又被誉为“青冢拥黛”,曾被列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由于昭君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和晚霞的映照,墓景好象时有变化,当地民间传说昭君墓1日3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樅”。就是说昭君墓早晨象一座山峰,中午象一口大钟,傍晚象一个鸡樅(一种脚高、头散开的茵类植物)。
过去昭君墓一带有小湖泊,墓前有石虎、石马、石狮、石幢;墓旁有一棵径围3米多的大柳树,浓荫覆地,苍翠扑人;墓顶有土筑小亭,亭里藏有佛画、绸布、豆麦等物。但到解放前,因年久失修,这里只剩下几块残碑,一座荒坟。解放后曾重新修缮,将昭君墓周围开辟成公园。
昭君墓园的大门虽不算壮观,却透着肃穆。陵园中间,是一座并辔而行的古装男女雕像,高大的基座上刻着。和亲”两个大字。雕像把单于和昭君刻画得栩栩如生。那吹卷的披风,欲腾的奔马,都能引起人们对蒙汉和亲后的祝愿。
墓丘是昭君墓的主要景观,是人工筑成的大封土墓。远远望去,绿色植被紧紧裹住高大的墓体,通向墓顶的两条石阶在绿色中时隐时现。墓壁上刻着“青冢”2字。登上墓顶的凉亭可眺望呼和洁特市的全貌。墓侧立有石碑,上刻“汉明妃昭君墓”。墓前有一座巨大石碑,上面用汉蒙两种文字刻着董必武1963年10月来此参观时的题词:“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掳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董老在诗中批评了以往文人对昭君出塞的歪曲描写,高度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功绩。
昭君墓园里,松柏参天,杨柳依依,百花繁茂,满园芳香。园内两侧建有文物陈列室和休息室。在后院还陈列着清代以来有关昭君墓的碑刻和有关王昭君的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
在内蒙古地区除青冢外,大青山南边还有十几个昭君墓,这反映出蒙族人民对王昭君的热爱,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昭君墓本身已不是一个墓了,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