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乘势推进,加大城区二次开发力度,再造环境、置换功能,不断提高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8.全力推进经济功能片区改造。加快蔡屋围金融中心建设,努力打造的“华尔街”。积极向市政府争取扩大水贝项链街区范围,将周边占地约20万平方米的8个工业小区纳入产业集聚基地,进行统一规划和改造。年内完成14栋厂房的外立面改造以及水晶广场、庆典坡、婚庆阁、部分步行道和沿街景观的建设。顺应水贝项链街区不断扩大的趋势,统筹引导周边商业裙楼的建设和改造。抓好人民南片区拓展工程,春节前完成嘉宾路灯光工程,7月前完成建设路裙楼改造和灯光工程。加强人民南的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志。清水河物流园区市政环境改造力争年内动工,协助做好油气库搬迁的前期工作,打造现代物流配送基地。启动东门改造三期工程,实施新园路市政改造,不断将东门商圈向北拓展。抓好水库新村工业区改造,促进旧厂房功能升级。加大协调力度,努力盘活“烂尾楼”。
9.建设空中连廊,整合大“金三角”空间资源。有效整合口岸至人民南、东门至湖贝以及蔡屋围至宝安南三大片区的空间资源,努力打造大“金三角”核心商圈,充分发挥其集聚、辐射和引领效应。全力推进大“金三角”资源整合环境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动工。抓紧规划建设火车站、口岸至人民南的市政连廊,将火车站和口岸庞大的人流引入“金三角”,提升人民南的商业效益。统筹规划人民南-老东门-宝安南的二层连廊系统,将三大商业区连成一体,促进相互之间的衔接和互动,形成人车分流的立体化商业空间布局,以大流通实现核心城区功能的大释放。
10.抓好市政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区的路网和轨道交通密度,积极协助地铁3号线、地铁5号线、深盐二通道、东部通道、莲塘口岸等工程的规划建设,推动丹平快速路、布吉路、莲塘片区交通改善等项目开工,全力推进文锦渡口岸改造工程。加强交通组织和管理,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司法大厦、医院医技楼、妇幼保健院等项目今年要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抓好文锦中路公共停车场及人防疏导中心建设的前期工作,年内动工建设。按照环境改造与产业发展、功能置换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特色产业村,尽量避免或减少同质竞争。加快田贝村整体改造,引导规划好市场建设,增加产业空间。全力推动黄贝岭旧村、湖贝旧村、西岭下南村、莲塘旧村的整体改造,向西村的局部改造以及梧桐山村、大望村的环境综合整治。
(三)强力推进“城市装修”和环境治理,建设街景靓丽、生态良好城区。
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要求,实施“城市装修”工程,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快建立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11.大力实施“城市装修”工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装修城市,并广泛动员、协调商家和业主积极参与。以商业街区为重点,翻新建筑物外立面,整顿广告招牌,建设灯光工程,力争在两三年内将的金融商业片区和主要街道全面“刷新”。对宝安南路和宝安北路进行“城市装修”,同时,分期分批对笋岗东路、翠竹路、东门路、爱国路、文锦路等主干道两旁的陈旧建筑物,进行外立面翻新改造。6月底前完成深南路、沿河路和宝安路8栋建筑物的外立面改造。抓紧推进春风路及其高架路的灯光工程,东门步行街灯光工程力争在上半年完成。
12.全力推进生态城区建设。落实今年市委1号文件《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以铁腕保护生态、铁拳整治环境、铁面执法的“三铁”原则,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区。严守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好“一山四湖”(梧桐山和仙湖、银湖、东湖、洪湖)的山水资源,充分发挥“市肺”和“大水缸”的生态功能。大力推进“正本清源”工程,全面整治水环境,实行污水截排和雨污分流。以梧桐山村、长岭村和莲通村为试点,对“城中村”地下排污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力争3年内完成“城中村”水环境治理。加快实施梧桐山河整治和桂木园治污防涝工程。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立足源头管理,做好新上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查,坚决否决不符合生态要求的项目。强化环保监管,加大空气污染防治和噪声控制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实行环境预测预警机制。积极配合做好煤气转换天然气工程。协助市里推进洪湖公园和水库排洪河生态景观建设。努力推动泥岗路、沙湾路、望桐路和罗沙路的4条生态长廊以及红岗、罗芳、布心、银湖4个公园的建设,加大围岭公园和仙桐体育公园建设的协调力度。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行动,新建生态风景林3210亩。
13.构建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建立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治安电子监控网络和数字化城管“三位一体”的现代城市管理系统,有效整合出租屋、社会治安、市政设施等基础信息,实现互通共享,逐步形成反应快速、管理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机制。研究制定有关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基层管理的激励和考核评比机制,把物业管理公司纳进现代城市管理基础网络。充分调动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基层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其管理优势,增强基层管理的合力。
14.提高环境综合整治标准。高标准实施“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在全面完成“三线”贴墙下地工程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路平灯亮和环境整洁。推进“插花地”外围市政道路改造和消防二期工程。对“金三角”、水贝等重点街区实行严格管理,营造更好的商业环境。坚决查处违法抢建,确保不新增1栋违法建筑。继续清理城市“七乱”,整顿户外广告,查处违法养犬行为。进一步加强市政道路及老旧住宅区、“城中村”和“插花地”的环卫管理,提高城区的环境卫生质量。加快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建设,全面推行密闭式垃圾收运模式。
(四)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民生净福利水平。
按照《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要求,对照收入分配与公平、安全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人的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等21项指标,逐项分解责任,落实责任单位和具体措施,加强指标的统计和核算,确保民生净福利水平不断提升。
15.有力保障公共安全。始终紧绷“安全第一”这根弦,“用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强化安全管理,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格,形成层级清晰的责任监管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开展安全生产多层次、地毯式排查,及时整治安全隐患,力争辖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重点抓好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管理。继续升级改造社会治安电子监控系统,健全街面、社区、重点区域和单位的治安防控网络。严厉打击影响恶劣的暴力性、多发性刑事犯罪,提高“严打”整治的实效。坚决扫除“黄赌毒”,清理非法营运,全面整治路面秩序。抓好出租屋管理,推行居住证制度,年内基本覆盖大部分流动人口。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开展公共危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避灾逃生技能。完善信访电子督办、信访代诉制、警民联调等维稳长效机制建设,落实街道的信访工作责任,重点抓好矛盾纠纷的事前排查和调处,努力把矛盾稳控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整合全区应急管理资源,不断完善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的预警机制、预案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提高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16.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做好“雪中送炭”工作。推进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监察网格化体系。创新就业岗位开发方式,拓宽就业渠道,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0%的社区要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开展再就业援助,加强失业人员和劳务工的公益性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排查劳资纠纷隐患,多部门联合行动、重拳打击欠薪行为,及时有效处置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多层次、综合性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培育发展社会慈善机构,全面促进社会福利、优抚、残疾人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关爱行动”,发动企业、公益机构和广大市民“访贫问苦”。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和福利机构养老服务,不断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
17.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坚决贯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原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帮扶基础薄弱学校,推进师资、经费、设备等方面的均衡化。加快“插花地”和莲塘片区的学校建设,年内建成莲塘中学和东晓中学并投入使用,推动宝岗小学、莲塘二小、“插花地”第一、第二中学以及小学的规划、建设,增加学位供给。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整治、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建筑物。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周边环境治理,优化育人环境,确保师生安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管理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多元发展、全面发展,努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青少年。深化健康促进学校内涵,关心师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着力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师能。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促进民办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加强与香港教育的交流合作,为在深的港澳及外商子女提供国际化的优质教育。
18.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助等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保障能力。按照“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要求,强化基本医疗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规范社康中心的运作和管理,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卫生医疗机构,避免重复建设。引导民营资本重点发展专科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促进医疗服务多元化。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全面清理非法诊所,打击“医托”、“医闹”等违法行为,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持续开展健康城区创建活动,建立适应居民需求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体系。
19.弘扬人文精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建设和谐社区,要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对广大居民的凝聚和激励作用。按照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五个崇尚、五个富于”的要求,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调动和激发居民参与建设和谐社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全社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一是加强和谐文化建设,通过公共文化活动,积极培育人文精神,把人文关怀传递到每一个社区。加快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创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方式,丰富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继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完善社区文体服务活动设施。广泛开展“健康增值”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做好第七届市运会的参赛准备,不断提高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二是深入开展以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为主题的普法大宣传,努力形成公民知法守法和企业追求“道德利润”的文化氛围。三是培育社区民间组织,逐渐承接心理疏导、老年人服务、残障康复等社区服务,建立市场化服务、公益服务和志愿者服务有机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四是加强对外来劳务工的服务。推广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新建、改造劳务工食堂。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为劳务工和弱势群体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