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茶叶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做好我市2012年度茶叶产业发展工作有关事项通知下。
一、建设任务
一实施"茶"产业基地提升工程。
全市新改建茶园面积15万亩。改造面积7.3万亩。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新建面积7.7万亩.
二实施千亿示范工程。
1.创建茶叶标准园。区、区、市、县、井研县、县、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和县等9个县(市、区启动10个茶(花千亩标准园创建工作。
2.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区。区、区、市、县、县、县和县等7个县(市、区启动建设8个现代农业茶(花产业万亩示范区。
三打造"五犍沐"茶叶产业带。
改造茶园0.95万亩。贯通主体路。建设产业带。"五犍沐"茶叶产业带上新建茶园2.1万亩、茉莉花0.5万亩。产业带上茶园面积达15.4万亩、茉莉花面积达3.5万亩。启动断头路建设。
创建千亩标准园。分别在区、县、县启动创建5个千亩标准园。
现代农业茶(花产业万亩示范区建设。分别在区、县、县启动建设5个现代农业茶(花产业万亩示范区。
新建茶树良种繁育基地400亩、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区500亩。省茶树良种繁育中心。以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为依托。
西南茉莉花产业中心。建设茉莉花种质资源圃50亩。建设70亩蜀南茉莉香都。加快启动100亩茉莉花茶加工区。
四打造茶区域品牌。
全面提升"中国绿茶之都"品牌效应。积极开展品牌宣传。加强网站建设和管理维护。深入打造"茶"区域品牌。规范"茶"地理标志使用。
二、建设要求
一新改建茶园。
新建高标准示范茶园须进行无公害环境评估。厢内种植两行。窝距5寸 -6寸,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环境要求。新建茶园选择名山131福选9号、福顶大白、中茶302川沐28号、马边绿1号等省级以上无性系良种。采用"双行单株"种植方式。6尺开厢。行距1.3尺 -1.5尺。亩植4000-5000株。深挖种植沟、重施基肥,完成三次定型修剪。改造茶园要平整梯地,深翻土壤,整治排灌系统,换种新植。对重金属超标的老茶园,要弃园还林。改种换植要与改土、改园同时进行。
二千亩标准园和万亩示范区。
万亩示范区建设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有关要求执行。标准园建设严格按照《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行执行。
完善基础设施。标准园和示范区做到田网、水网、路网、电网"四网"配套。大力实施产业基地的田间排灌、田型调整、田间提蓄、田间道路等工程。茉莉花园做到田成方、土成型。因地制宜配套蓄水池、囤水田。茶园做到梯面平整、梯壁牢固。
开展绿色防控。坚持农业防治为基础。发挥茶园自然调控能力。茶园释放捕食螨防治等,改善茶园环境。加强生态调控的力度。开展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采用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和趋蓝性,采取色板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频振式灭虫灯对鳞翅目类等害虫进行诱杀。标准园、示范区配备相应的杀虫灯和黄(蓝板。
建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示范区成立统防统治专业队和无公害农药肥料配送中心。实行茶园"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用肥、统一用药、统一施药"示范区茶农使用"茶园质量追溯管理卡"实行茶园农药肥料"建卡"制度。对示范区农户茶园进行编号。将茶农茶园基本情况和施肥施药情况在管理卡上详细记录。增强茶农的安全管理意识,设专人负责茶园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发放地块标识牌。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建设生态茶园。维持和恢复茶园的生物多样性。营造防护林。茶园内提倡种植落叶阔叶林。每亩茶园内植树8-12株,茶园四周及道路两旁种植高大落叶类乔木树种。实现茶 -林(果、药生态种植模式。探索畜(禽-沼 -茶生态经济循环模式。
实施测土配方、地力培肥。配套茶园设施农业。大力推广机剪、机采、滴灌等设施农业。
三、保障措施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发展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出台扶持政策。制订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茶叶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加强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识发展茶产业的重要性。形成合力,积极主动支持茶产业发展。
加大向茶叶产业倾斜的力度。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加强信贷支持。建立多渠道投入茶叶产业的长效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农资金中安排资金专项用于标准化茶园建设、品牌打造、龙头企业建立山区茶叶基地和技术改造等项目补贴;整合退耕还林、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支持茶叶产业发展。认真落实茶叶机具补贴政策。二增加投入。要坚持"茶农业主自筹、吸引民间投资为主、政府支持为辅"原则。吸收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茶产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投入。
制定考核办法。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三强化督查。各地要把加快茶产业发展作为考核年度"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