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评价旅游资源在国外已有30多年历史,我国也有10多年了。其评价方法经历了体验性的定性评价、技术性的单因子定量评价和综合型的定量建模评价的历程。由于评价方法很多,只能从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来介绍。
(一)体验性的定性评价
体验性的定性评价是基于评价者(旅游者或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体验。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结果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
1.一般体验性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统计大量旅游者或旅游专家在问卷上回答有关旅游资源(或旅游地)的优劣顺序,或统计其在报刊、旅游指南、旅游书籍上出现的频率,从而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旅游资源(地)的顺序,其结果能够表明旅游资源(地)的整体质量和知名度。1985年《中国旅游报》主持的“中国十大名胜”和1991年国家旅游局主持的“中国旅游胜地40佳”等的评选,就是运用这一方法的。这种方法仅限于少数知名度较高的旅游资源(地)。一般的或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地)无法采用这一方法。
2.美感质量评价
美感质量评价是一种专业性的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评价,这类评价一般是基于旅游者或旅游专家体验性评价基础上进行的深入分析,其评价结果是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其中有关自然风景视觉质量评价较为成熟,已发展成为4个公认的学派,即专家学派(国外代表人:R.B.H.Litton;我国:邓光磊,1982),心理物理学派(H.W.Schreoeder和Danier,1981;布雅夫,1982),认知学派或心理学派(S.Kaplan、Gimblett和Brown),经验学派或现象学派(Lowenthal)。俞孔坚和保继刚均对其加以总结、作过介绍。这里仅介绍专家学派。
专家学派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评价工作是由少数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完成。这一方法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为许多官方机构所采用。现以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所使用的方法为例来加以说明。
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中,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价方法如下:
(1)划分风景类型:根据地形、植被、水体等特点,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出风景类型大类,各风景类型之下,又根据区域风景的多样程度划分出亚型。亚型是风景质量评价的基本单元,各风景类型的质量以亚型的质量评价结果向上归并。
(2)评价亚型的风景质量:根据山石地形、植被类型及水体形态的多样性,将风景质量划分为3个等级。即A级——特异风景、B级——一般风景、C级——低劣风景。
(二)技术性的单因子定量评价
技术性的单因子评价是评价者在评价旅游资源时,集中考虑某些典型而又关键的因子,对这些关键因子进行技术性的适宜或优劣评判。这种评价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如登山、滑雪、游泳等非常适用。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现在较为成熟的方法有海滩和海水浴场的评价(乔戈拉斯,1970),旅游湖泊的评价(王家骏,1988),地形适宜性评价(日本洛克计划研究所,1980),滑雪旅游资源评价(美国),康乐气候分析(刘继韩,1988),溶洞的评价(陈诗才,1993)。下面将对海滩和海水浴场的评价方法给予介绍。
1.海滩评价
1970 年乔戈拉斯(Georgulas)在研究海滩旅游地时,提出了一级海滩(海浴用)的评价标准:
(1)用于消极活动(阳光浴等)要求如下:①海滩沙质细洁,海滩至少长300英尺、宽50英尺,全区至少有80%的时间免于曝晒;②后腹地有遮掩,有树木,环境幽静,无人工废弃物和自然危害物,坡度小于15°,易于通达,具有开发潜力。
(2)用于积极活动(游泳等)。水底没有或很少淤泥,水质无色、无味,大肠杆菌含量小于50个/1000毫升,无生物垃圾,高潮时水深8英尺,海底无珊瑚和尖石,无危险性激流。与水域邻接之海滩坡度不大于 8°。海滩性质同上,但要更长更宽。一年中应有9个月适宜游泳。
2.海水浴场的评价
日本东急设计咨询公司在为我国台湾南部“垦丁风景特定区”制定旅游开发规划中,曾提出了海水浴场评价的技术指标(见表17-1)。
表17-1 海水浴场评价标准(日本)
序号 资料项目 符合要求的条件 附注
1 海滨宽度 30~60m 实际总利用宽度50~100m左右2 海底倾斜 1/10~1/60 倾斜度愈低愈好
3 海滩倾斜 1/10~1/50 倾斜度愈低愈好
4 流速 游泳对流速要求在0.2~0.3m/s,极限流速 无离岸流之类局部性海流
0.5m/s
5 波高 0.6m以下 符合游泳要求之高为0.3m以下6 水温 23℃以上 不超过30℃,但愈近30℃愈好7 气温 23℃以上 —
8 风速 5m/s以下 —
9 水质 透明度0.3m以上,COD2ml/L以下,大肠杆菌 —
数1000MPN/100ml以下,油膜肉眼难以辨明
10 地质粒径 没有泥和岸石 —
11 有害生物 不能辨认程度 —
12 藻类 在游泳区域中不接触身体 —
13 危险物 无 —
14 浮游物 无 —
据李贻鸿,1986,表中海滨意同海滩,又据保继刚,1993
(三)综合型的定量建模评价
该评价方法是在考虑多因子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数学方法,通过建模分析,对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和开发条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评价的结果为数量化的指数值,便于不同资源评价结果的比较。和前述两种方法相比,具有更为客观、准确和全面的优点。这类评价方法也较多,有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M.Rosengerg,1956& M.Fishbein,1963),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李功阳、丁文魁,1986),模型数学评价法(杨汉奎,1987),层次分析法(保继刚,1989),美学评分法(俞孔坚,1988),观赏型旅游地综合评价(楚义芳,1991),价值工程法(罗成德,1992)和指数表示法(弗朗哥・佛・费拉里奥)。下面主要介绍保继刚的层次分析法。
保继刚将旅游资源的评价分成若干层,构成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见图17-1)。
图17-1 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
引自保继刚:北京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北京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出版社(1989.7)
然后邀请专家以填表方式按重要、稍重要、明显重要等评判级别,分别以1、3、5、7、9或其倒数作为量化标准,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间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某项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判断,提出意见,再在计算机上进行整理、综合、检验,排出最后的结果。见表(17-2,17-3,17-4)。
表17-2 评价综合层排序权重及位次一览表
资料价值 景点规模 旅游条件 总权重 均值
10
∑F
代号 C1 C2 C3 1
i=1
权重值 0.7241 0.1584 0.1175 1 0.3333
位次 1 2 3
引自保继刚。北京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北京旅游地理,1989.7
表17-3 评价项目层排序权重及位次一览表
观赏特征 科学价值 文化价值 景点地域组合 旅游环境容量 总权重 均值
1∑0F
代号 F1 F2 F3 F4 F5 1
i=1
权重值 0.4479 0.0765 0.1995 0.0885 0.0699
位次 1 4 2 3 5
交通通讯 饮食 旅游商品 导游服务 人员素质 1 0.10
代号 F6 F7 F8 F9 F10
权重值 0.0579 0.0263 0.0064 0.0119 0.0149
位次 6 7 10 9 8
引自保继刚。北京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北京旅游地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9.7
表17-4 评价因子层、排序权重及位次一览表
愉悦感 奇特感 完整度 科学考察 科普教育 历史文化 总权重 均值
代号 S1 S2 S3 S4 S5 S6 11
∑Si
i=1
权重值 0.2058 0.1210 0.0251 0.0514 0.0959
位次 1 2 3 8 6 4
宗教朝拜 休养娱乐 便捷 安全可靠 费用 0.7819 0.0711
代号 S7 S8 S9 S10 S11
权重值 0.0375 0.0663 0.0248 0.0082
位次 7 5 9 10 11
引自保继刚。北京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北京旅游地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7
最后据其权重排序,以100分按权重赋予各个因素分值,得到表17-5。
表17-5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
评价综合层 分值 评价项目层 分值 评价因子层 分值
愉悦感 20
观赏特征 44 奇特感 12
完整度 12
科学价值 8 科学考察 3
资源价值 72 科普教育 5
20 历史文化 9
文化价值 宗教朝拜 4
休养娱乐 7
续表 评价综合层 分值 评价项目层 分值 评价因子层 分值
景点规模 16 景点地域组合 9
旅游环境容量 7
便捷 3
交通通讯 6 安全可靠 2
费用 1
旅游条件 12 饮食 3
旅游商品 1
导游服务 1
人员素质 1
合计 100 100
最后利用表 17-5 就可以有一定的评分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项评价打分,得到综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