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河是亚洲主要的内陆河流之一。它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和兴都库什山脉海拔的4900米的山地冰川,是两大沙漠的界河,以河槽易变而著称。女诗人玛格丽达·阿里格尔在她一首史诗中称阿姆河为“狂热的流浪者”。地理
阿姆河是中亚细亚水量最多的河流。河长从其最远的源头--瓦赫集尔河算起,约2500公里,而从两个主要河源--喷赤河和瓦赫什河的汇流处算起,总长为1400公里。流域南北宽960公里,东西长1400公里,面积为46.5万平方公里。瓦赫集尔河及其下游瓦汗河发源于阿富汗,喷赤河发源于瓦汗河和帕米尔河的汇合点。喷赤河全程均为塔吉克和阿富汗的边界河。
阿姆河上游的250公里一段也沿边界河流动。在这一段阿姆河穿流在阿富汗--塔吉克凹地的砾岩和黄土层上。克利弗村开始是阿姆河谷的幼年谷地,因为河川流经在地质上不久前是沿克利弗乌兹博伊干河床往西,再流往卡拉库姆沙漠南部,流入科佩特山脉前的凹陷。后来,在一次较大的湿润期,阿姆河决口流向西北成海方向,而在这以前曾是阿姆河左岸支流的斑迪巴巴河(巴尔赫河),流进了克利弗乌兹博伊干河床的低洼地,斑迪巴巴河现在流入阿富汗境内。
阿姆河中游,河水流入平原后的1200公里间无支流注入,为穿越干旱荒漠的过境河流。在夏季高山积雪与冰川融化时,水位与流量变化就很强烈,有一种惊人的破坏力。喷赤河下游从法扎巴德卡尔起可以通航,但是经常发生主航道泥沙堵塞和整段河槽的河变,这给航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阿姆河的复杂历史也反映在下游地段。甚至已转向西北的阿姆河也不总是注入咸海,有一段时期,它转向位于咸海西南的萨里卡米什凹地,在那里甚至出现了注往里海的径流。阿姆河还有一个奇怪的特点与此有关:它有两个三角洲,一上一下。在阿姆河穿流苏勒坦—伊兹达格低山地的地方,塔希阿塔什石岬附近的狭窄地段把两个三角洲分开。上三角洲形成于阿姆河流入萨里卡米什凹地的时期。在这个三角洲上有早在古典时期就已极为繁盛的花剌子模绿洲,它在中世纪曾是独具风格的繁荣的文化中心。直至今天,它的灌溉渠网也是纵横交错。阿姆河自古多洪水泛滥,“阿姆河”的意即“疯狂的河流”。这里土地肥沃,不断得到大量河流淤泥的补充。阿姆河在悬移质的淤泥量上位于世界大河的前列,超过了尼罗河。它的暗褐色的水流每年带到咸海达一亿吨泥沙。阿姆河“依靠”咸海的水位构成下三角洲。
帕米尔高原的永久积雪和冰川是阿姆河河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流域的山区冬春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春季雪融,3~5月开始涨水;夏季山地冰川融化,6~8月水位最高,流量最大;9月至翌年2月,流量减少,水位降低。流域的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仅200毫米,下游地区更不到100毫米,没有支流注入,却有25%的流量用于灌溉和失于蒸发,以致下游水少且不稳定。
阿姆河是中亚地区的水运中心。从河口到铁尔梅兹约1000公里可通汽船。在秋冬枯水期从河口到查尔朱约600公里仍可通航。但由于多沙洲和浅滩,不利航行,货运不大。从河口到铁尔梅兹已建有综合水坝系流,可防洪和引水灌溉;在阿姆河左岸修建的卡拉姆运河,可向阿什哈巴德供水灌溉;从阿姆到克拉斯诺伏斯克的土库曼大运河,已对农业起了很大作用。在上游还建有许多水电站;中游下游两岸多绿洲,山青水秀,河道纵横,地形多样,在流经的土地上有山地、凹地、高原、绿洲等,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立体画卷;盛产稻米、棉花、葡萄、梨等;河口三角洲长约150公里,面积1万平方公里,盛产芦苇、柳和白杨等林木。流域内水产主要有:鲟鱼、鲑鱼;动物主要有野猪、野猫、豺、狐、野兔等,鸟类多达21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