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独立后,马拉维湖也获得新生。马拉维政府十分注意综合开发马拉维湖,合理地利用其资源。马拉维过去的农业区集中在南部、中部和北部,但荒凉贫瘠,从1968年起,政府大力投资,开发马拉维湖的西南面,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果。政府在沿湖地区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建立大型农业组织,修公路,打机井,并利用湖滨地带的有利条件广泛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经过一番努力,马拉维不仅能够粮食自给,并向邻国出口一些大米,成为非洲普遍闹饥荒情况下的少数余粮国之一。
马拉维还是一个经济作物多样化的国家,种有咖啡、烟草、棉花、茶叶、桐油、花生、橡胶、剑麻等,尤其是烟叶驰名世界。马拉维湖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壤为沙质型,具有深厚疏松、地下水位低、通气良好等特点,十分适宜烟草生长,是马拉维重要的烟草产地。马拉维的烟草品质优良、叶片肥大、色泽金黄、组织细密、烟碱含量低、含糖成份高,经过加工制作后的烟叶色鲜、味浓、芳香、油分充足,燃烧性强,纤维细致,富有弹性,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货。漫步沿湖地区的城市,给人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烟草商店遍及各个角落,别出心裁的烟草广告比比皆是。
马拉维湖还是马拉维的交通运输枢纽,它同纵贯国境南半部的铁路组成马拉维的运输干线,湖上有定期航班沟通马拉维的南北,主要承担着全国农产品和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任务。另外,马拉维湖水面广阔,渔业资源丰富,渔民们驾驶着独木舟,以捕获非洲鲫鱼为主。据统计,马拉维湖中有200多种鱼,其中90%是其他国家所稀有的鱼种,湖中还盛产供人们观赏的多种热带鱼,目前这些鱼已开始运销国际市场,成为一种新兴发展的特种渔业。
马拉维湖之滨的居民绝大多数为非洲土著黑人,属班图语系。这些居民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很早以前就掌握比较发达的农业耕作技术。
如同撒哈拉沙漠以南黑非洲其他地方一样,马拉维湖的居民也喜爱居住密不通风的圆形茅屋。这种房屋的墙壁用树枝编织,抹上泥,顶上盖着香蕉叶和茅草。这些茅草屋建在公路两旁的香蕉林中,三、四十座房屋组成一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相距也不是很远。同非洲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房屋是按大小两种尺寸建成的,小房屋比大房屋要小得多,而且有时候在一个村子里可以看见马路左边是大房屋,马路右边则是一些小房屋;但在另外一个村子里,也许马路左边是小房屋,马路右边则是大房屋。但不论是大房屋,还是小房屋,都一座座排列得很整齐,看上去很干净。
原来,在当地有这样一种风俗:老年人和做了父母的人才有资格住在大房屋里,青年和少年住在那些小房屋里。小房屋只是夜间睡觉用,白天吃饭和劳动仍然和父母在一起。小房屋里除了睡觉用的一张席子外,几乎别无他物。大房屋要显得宽敞得多,里面有着日常必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个别的家庭还很讲究。盖一间小房屋比较容易,不需要花费很多劳动力,一两个人干一两天就行。盖一间大房屋则费事得多,事先还需向酋长提出申请。酋长点头同意后,便邀请四邻和亲戚朋友前来帮忙。在当地,帮助盖房是不取分文报酬的,主人只是在房屋竣工后请大伙吃一顿便饭即可。
当孩子长大到十二、三岁时,父母就为其在其他年轻人住的小房屋那里盖一间房屋,结婚后父母就又帮助在房屋旁盖起一间更小一些的茅屋作厨房用,从此开始同父母分开生活。在生了孩子之后,他们就到自己父母居住的一边盖一间大房屋。
马拉维湖之滨的居民中至今沿袭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成年妇女洗年澡便是一例。
元旦那天,人们鸡鸣即起,儿童们穿上漂亮的新装,姑娘们身着艳丽的彩裙。早餐过后,已婚妇女们便成群结队地来到村中的水井旁或水笼头边,一个人先蹲下,其他人依次往她头上灌一盆水。待每个人都洗过后,再换一个人蹲下,一直到轮完为止。在浇水过程中,人们欢笑不绝,气氛热闹非凡。人们用这种古老的方式来表示:新年之际,除去身上的污秽,洗掉附在身上的祸害,干干净净地辞旧迎新。
在马拉维湖东部的莫桑比克境内,人们常常会看见一些妇女在自己嘴唇上穿一个小孔,挂上一连串金属或木制的坠子,面部带着各式各样的花纹,身上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这就是闻名非洲的马康迪人,被人们称为“唇戴坠子的人们”。
马康迪人是非洲的一个古老民族,总人数约200万左右,居住在莫桑比克、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很早以前,马康迪人就掌握了冶炼技术,他们用铁制的工具开垦荒地,烧木为肥,种植玉米、小米、大豆、可可、剑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加上他们所在的地方河网众多,雨水充足,土质肥沃,因此,马康迪人是非洲地区比较富足的一个民族。马康迪人素来热爱自己的家乡,珍视自己终年为伴的土地。今天,尽管人口城市化之风在非洲很盛行,但马康迪族中却很少有人离开自己的故土而到城市去谋生的。在马康迪人看来,一个有出息的男子,应该是一个种地的好手;一个人的本事是大还是小,以收获季节获得农作物的多与少来论。就连这个民族的名称也是有趣地反映了这一点。在斯瓦希里语中,“马康迪”意为“大片的耕地”,马康迪人即意为种植着大片土地的人。
马康迪人热情好客,讲究礼节。每当两个马康迪人相遇时,总是双方紧紧地拉着手,热情询问对方家庭成员的近况,地里庄稼长势如何,今年收成会怎样等等,寒暄的时间长达十几分钟。
马康迪人还以精美的雕刻艺术著称非洲。他们用珍贵的黑木雕刻的木勺、木匙、木梳、各种容器以及挂衣钩等,招人喜爱;他们塑造的面具,大都是反映当地乡情民俗的,而且色彩对比强烈,富于变幻,具有浓厚的非洲民族风格。马康迪人的这些雕刻艺术品,在非洲各国市场上十分畅销,也是外国游客们争相选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