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黄河三角洲-现代黄河三角洲(8)

时间:2011-02-05  归属:中国的三大三角洲
第八节  黄河口水文特征及整治措施

黄河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系弱潮、少水多沙、摆动频繁的堆积性河口。黄河现代三角洲,是黄河1855年改道夺大清河入渤海以来,因入海流路淤积—延伸—摆动堆积而成的。黄河现代三角洲形成与入海流路摆动互成因果关系,入海流路的巨量泥沙淤积和摆动建造了三角洲,辽阔的三角洲在无人为干予下为流路提供了任意摆动的地域。今天,黄河现代三角洲石化工业建设、农业资源开发及城镇规划建设等无不受到黄河入海流路不稳定的严重制约。

1.黄河口水文特征  按利津水文站1950—1987年资料统计,黄河流入河口地区的多年平均水、沙量分别为  404×108m3和10.0×108t,含沙量25kg/m3。水沙年际变化大,最大年水量937×108m3(1964)为最小年水量91.5×108m3(1960)的10.2倍,最大年沙量21.0×108t(1958)为最小年沙量0.96×108t(1987)的22倍;水沙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汛期7—10月水量占全年水量60%,沙量可占85%。由于黄河流域幅员广大,气候和自然环境差异大,水沙时空分布不均匀,以及人类活动(水库拦蓄和引黄用水)等影响,河口水沙过程出现不同的水沙组合,这对入海流路淤积及行河年限影响较大。

现行黄河清水沟流路,原为神仙沟岔河故道与甜水沟故道之间的凹湾,是刁口河改道清水沟的预备流路。早在1968年就开挖清水沟引河,培修南防洪堤,1974年修建北大堤,根据刁口河水位和淤积抬升情况,决定实行改道,1976年5月27日,在东大堤西河口破口,并堵复故道,黄河水通过清水沟引河漫流入海,流程距西河口全长27km,比原流路缩短了37km,1976年入海水量较丰,利津站出现8020m3/s洪峰流量,河口段大量冲刷,当年利津站汛后同流量水位比汛前下降0.89m,确保了当年河口地区防洪安全。

清水沟1976年改道后,1977年是枯水大沙年,最大含沙量高达 196kg/m3,河口急剧淤积延伸;其后 1978—1979年是连续两年枯水中沙年,河道也略有回淤抬高,西河口同流量水位回升;1980—1981年是枯水小沙和平水中沙年,河道冲刷,渐形成单一顺直河槽;1982—1985年4年为平水小沙、平水中沙,水多沙少或水沙相当,河道一直保持冲刷,河口延伸减缓。其后几年中,各年内水沙丰枯不同及受海域深度变化影响,河口延伸和造陆面积不等量增长。至1989年底,已形成舌状河口沙咀,造陆面积618km2,目前河口沙咀正以1.8km/a延伸速率和25km2/a造陆速率向东南方向突伸。三角洲附近海域有无潮点(38°22′N,119°20′E),无潮点潮流强,流速最大达 100cm/s,沿岸流输沙能力强,海域潮差小,仅1.0m左右,感潮段短,河口拦门沙长仅5—7km。为河口疏浚创造了有利条件。

2.黄河口整治  黄河口整治指通过综合治理措施,相对稳定其入海流路,并尽可能延长流路的行河年限,以利油田开发和三角洲经济发展。据分析研究,目前清水沟行河年限延长和河口稳定还是能实现的,一改过去黄河口无法治理和任其摆动的不正确认识。但黄河口究竟如何治理,则需要有一完整的河口整治的战略思想。黄河上中下游地区和河口三角洲均为流域的组成部分,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流域系统。河口治理应是治黄内容之一,河口治理必须同流域治理结合起来。

目前黄河口整治,较为切实可行的有下述两种措施:

(1)河口挖沙疏浚  流路改道清水沟入海已历时16年,每年仍有可观泥沙堆积在河口段和附近海域,河口按淤积、延伸、分汊和摆动规律向海不断延伸。1987年,河势有所恶化,河槽宽浅,水流散乱,主河槽淤塞,6条汊沟并行通海,拦门沙抬高,时有摆动可能,威胁防洪、防凌安全。1988年对河口进行了截支、疏干、畅通口门、导沙入海的疏浚试验,实现了治乱规一,河归正道及开通拦门沙的目的,降低了河口水位,取得了防洪、防凌效益。1989年继续疏浚河口,改善输水排沙边界条件,打通拦门沙,增大入海排沙量,引泥沙入浅海油区,河口水位继续下降,较1988年同流量降低水位0.38m,并使800t拖轮通过河口,直航中原油田。实践证明,河口挖沙疏浚不失为一种改善河势,延长行河年限的辅助性措施。

(2)加高河口堤防,在清水沟河口区进行小范围的人工干预改道,以稳定清水沟基本流路。根据黄委会规划设计院研究:

①如控制西河口设防水位不超过12m,现行的清水沟入海流路尚可维持10年左右,如立即改走北汊(清7以下,人工开挖的北岸汊河),可行河16年左右;如按现行河道—北汊—北股(孤岛与孤东之间)的顺序有计划改道,行河年限可维持36年左右。

②如控制西河口设防水位不超过13m,各流路行河年限可相应延长,单流路可行河20年左右,三条流路顺序行河,则总行河年限可维持50年左右。

上述50年行河年限预测中,黄委会已考虑到所选用水文资料系列代表性,上下游水利工程影响及全河工农业用水情况,推求未来行河年限中,利津站年平均来水量 270—250×108m3,来沙量8.5—9.7×108t,以此作为河口淤积延伸计算的依据。如再考虑中游地区减沙效益逐年增加和将来上中游干流水库调水调沙效益,则行河年限可能超过50年。2010年前后建成小浪底、碛口水库后,再建龙门水库,组成调水调沙的水库群。集中调沙点为小浪底和龙门两水库,集中调水点,即在产沙区上游,修建反调节水库(如碛口水库),为下游水库进行水沙优化调度提供必要水量。如经调节提供4000m3/s入海流量,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可有所增加,入海流路也能减淤,入海泥沙增多,并搬运距离更远,拦门沙淤积减缓,则清水沟入海流路总行河年限可延长到50—60年。

3.黄河现代三角洲水资源利用  未来的现代三角洲经济发展,将依赖于油气资源和农业资源两大支持系统的开发,目前胜利油田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居世界大河口三角洲之冠,已探明并正式投入开采的40个油田中,东营市范围内有31个油田。土地资源潜力很大,三角洲土地总面积1166×104亩,人均7.9亩,已开垦的耕地490×104亩,仅占总土地面积的42%,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162×104亩,仅占33%。另外,尚有滩涂180×104亩,再加黄河入海泥沙填海造陆,不断提供后备土地资源,予计本世纪末可新增土地50×104亩。

黄河现代三角洲已列入国家2000年前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区之一,经济将有迅速发展。预计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现代三角洲石化工业和农业两大基地,还将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困扰。

现代三角洲当地水资源极少,地下水矿化度高,不宜利用。当地地表水资源仅有4.0×108m3,不易储蓄;小清河水量不大,污染严重;只有黄河水资源是三角洲工农业、城镇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流经三角洲入海的黄河水量多年平均404×108m3,泥沙10.0×108t,含沙量 25kg/m3,且年际、年内变化均大,丰枯不均。  1983年(丰水年)水量 498×108m3,而 1980年(枯水年)水量 195×108m3,相差2.5倍;1年内4—6月农灌季节来水量占年水量9.9%,如无蓄、引工程,则利用困难。三角洲现已建有不少蓄、引工程,其中引水工程8处,总引水能力 350m3/s,年灌溉引水量达8. 0×108m3,蓄水工程有广南、辛安、王岗及广利等大中小型平原水库120座,调蓄库容2.0×108m3。供水能力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黄河流域雨量偏少和水利工程的大量拦蓄、引提黄河水,黄河入海水量已有明显的逐年减少趋势。利津水文站1951—1977年平均年径流量 469×108m3,其中1—6月119×108m3;而1977—1987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291×108m3,其中 1—6月58. 7×108m3,分别减少40%和 50%。更为严重的是,利津站自1972—1987年的15年中,在5—7月黄河断流有11年之多,累计断流144天,其中1981年5—6月竟断流37天。预计将来随着黄河流域用水量增加,入海水量定将有减无增。

根据黄委会治黄规划,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 580×108m3,其中 200—220 ×108m3是下游输沙水量,可供水资源为360×108m3,仅为沿黄各省区要求供水量的一半,因此,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对沿黄各省(区)实行黄河水量分配政策。其中近期分配给山东省每年为70×108m3,而山东省1981—1987年平均每年引黄水量已达70.4×108m3,其中1986年为82.7×108m3,1987年为75. 7×108m3,近几年山东省实际引黄水量均已超出分配数。据预测,黄河三角洲 2000年需水量 38.3×108m3(不含煤电厂用水),占山东省分配引黄水量的55%,可见三角洲可能引黄水量的前景是不能乐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必然日趋紧张;解决水资源供需予盾的唯一途径是如何科学利用黄河下游的输沙水量。输沙水量大多出现在汛期,含沙量高, 7—9月入海水量约 200×108m3,泥沙8.0×108t,这是三角洲拥有使用价值的水沙资源。在具体利用上,同清水沟流路减沙工程(淤背固堤、分洪放淤改土和引黄放淤改土)结合。达到引水和减沙目的;11月到翌年6月,入海平均径流量约100×108m3,含沙量小,宜引蓄,增建供、蓄水工程,调蓄库容增加到 15×108m3,调节农灌季节引黄水量不足,确保全年工农业及城镇生活用水。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现代黄河三角洲
  • 上一篇:黄河三角洲-废黄河三角洲
  • 下一篇:黄河三角洲-老黄河三角洲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