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种分布的地理因素
第一节 世界人种分布的三大主要地理类型
目前世界人类地理类型有三种,即高加索、尼格罗和蒙古。他们分别代表白、黑、黄肤色,狭、广、中鼻型,波、卷、直的发型。这三大体型特征,是分别孕育在不同特性的地理环境之中:①西风多雨的温带北欧地区。那里阳光少,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偏湿冷。②热带高温多雨的非洲。那里太阳强烈,湿度大,气温高,终年炎热少变。③而东亚季风区则冬冷夏热,干季太阳强烈,冬季强风凛冽,雨量在夏季也多,正好和北欧温和气候相反。介于三大中心之间的人种,具有过渡性质的体质特点;而在中心内的人种,则向本区特征方向演变,如欧洲人向狭头演变,非洲人向黑种演变。即头型、鼻型、发型都是和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相适应。第四纪以来,由于地表存在着这三个地理区域,因而能形成人类体型的三大种型。虽然它们是常常变化及迁移着的,即冰期的进退,引起地表气候带的进退和分化。但是,每当冰期进退之后,这三大地理中心还是存在,因而有足够时间对人类进行选择和影响,形成今天三大人种的地理类型。其中头型指数最大的黄种人,显然是最能适应各种气候的种类,而且脑量较大也成为天资聪明的基础。黄种人移入热带比白种人有利,迁入寒带、温带又比黑种人有利。即因黄种人体质能适应寒、温、热三带,以及干旱和湿润的气候环境。而在三大人种中心之间的地区,如地中海、近东、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种族也有相近的性质,即能适应多种气候环境。如果以北欧为白种人形成的地理中心,中国为黄种人形成中心,热带非洲为黑种人形成中心,则可对目前世界人种分布概况获得一个明确的概念:除了地理中心人种之外,介入人种中心之间的种族多数具有混合性。例如,蒙古人和高加索人混种区即在芬兰到东欧并连入土耳其、中亚的大片地区,这里的芬人、拉伯人、匈牙利人、保加利亚人和土耳其人等都被视为混合种族。
土耳其人是突厥人入侵高加索区的一支,正如中亚吉尔吉斯人一支进入伏尔加河区被称为哥萨克人一样。哥萨克本名哈萨克(Kazak),意思是“骑马的人”。芬人中有深色皮肤、广头等蒙古人特色,语言为阿尔泰语系。拉伯人为有色皮肤、黑发、广头、鼻孔与因纽特人相同。匈牙利人亦具有蒙古式的高额骨。
在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的地中海和西亚,也是一个人种混合地区。这个地区同时分布着各种体质的种族。一般来说,由大西洋东岸的塞内加尔河经乍得湖至喀土穆(Khartum)蓝、白两尼罗河交界地区,到红海岸一线以北,即为尼格罗和地中海人(含族、闪族)的混合区。皮肢带黑色的东部含族索马里人即为混合人种,他们混有闪族和尼格罗人血统。维多利亚湖的卡拉人(Gallas)和尼格罗混合种称为马萨人(Masai)。埃及苏丹的夫拉人(Fulah)亦混有尼格罗血统。摩洛哥和塞内加尔的摩尔人(Moors)是含族和黑人混血种(柏柏人一支)。此外,在葡萄牙西南部也混入黑人血统。
西亚是介乎黄、黑、白三大种族之间的地区,因此,这里人种更为复杂。这里历史上人种的交互移动已有频繁的历史,如黄种人流入,直到13世纪蒙古人在这里建立了王朝。而尼格罗人特征仍可在伊朗西南苏沙(Susa)的地方找出。亚布拉族(头指数78)短身,卷发也属于尼格罗血统的人。今天这里民族特别多,是有它人种学上的基础的。
除上述“三大人种中心”外,还有澳大利亚、印度和南、北美洲人种情况。
印度和澳大利亚人种的分布不过是上述人种“三大中心”的延伸。例如,高加索人和阿利安人移入印度,以及蒙古人的南进,而出现混杂种族等。以印度的情况而言,尽管高加索山、兴都库什山、喜马拉雅山等山脉,成为交通的障碍,但高加索人通过这一东西走向的山地带,仍可进入印度。因此,高加索人不断入侵,而使印度半岛成为高加索种族的世界。但在印度种族的变迁中,先来的高加索种被迫退却到南半部德干高原,而后来的阿利安人占据了印度河及恒河平原。先来的高加索种被称为达罗维荼人,是长头、中鼻、波发的中高人种,和地中海人相似。至于蒙古人的向南侵人,尽管有山脉阻挡,但并不全部被阻止,在历史时代仍有多次南进事实。如我国古书记述了突厥人月氏灭大夏,占喀布尔(20年),占印度西北部,白匈奴侵入印度北部平原的历史。白匈奴是突厥和通古斯杂种,455年入侵,528年退出,565年又被突厥入侵。故现在的孟加拉人即为达罗维荼和突厥的混杂种族。
澳大利亚人既有卷发也有波状发,中等身材,头指数72,阔鼻,显示出和达罗维荼人相近似的体型,并有某些巴布亚人特征,即澳大利亚人是黑人和高加索早期种族的混合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