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理形态过程
形态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是理论地理学历来极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地理学家们通过对地理形态的阐释和推演,企图使地貌变化成为可解释的、甚至是可以预测的事件。于是,地理形态过程研究所涉及到的范畴,不仅仅包括静态上的形状分析和发生上的成因分析,更重要的还包括动态上的过程分析、演化上的力学分析,以及时序上的模拟分析。
构造地貌学认为:在地理空间内所分布的主要地貌形态,是一组力诸如重力、向心力、惯性力、偏转力、各种侵蚀和搬运的外力、放射性元素蜕变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地貌形态亦可考虑为地壳物质对各种应力的阻抗。这样在全球规模尺度上的宏观地表形态格局,一刻也不停地并行经历着剥蚀过程和构造过程的共同作用,而地理学家尤其关心各种地理要素在这种过程中的价值演变,并在地表形态所施加影响的结果中,去追索它们的轨迹。
大陆地层学则认为:地球表面可作为一种非整合的状态,其上为各种原因所产生的沉积物所掩埋。这种掩埋的空间分布与沉积速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地理位置和所经历的时间有着各种不同的具体表现,其消长和聚散,正是地理形态过程所研究的基本内容。而消长或聚散的本身,又必然涉及到基底变动(构造力)和剥蚀强度(外部作用力)的共同作用。
上述二种基本学说有其共同之处。在一般的意义上,地理形态过程的研究,总是包括了构造地貌学和大陆地层学这二者的全部特点,并且尽可能地采用系统论和系统分析的观点及方法,建立起“过程”的总体规律,以数学模型和定量解析的手段,在更为广泛的统一基础上,阐明过程—响应的有机联系,从而在更加本质的层次上认识地理形态分布和地理形态演化等问题。
为此,我们首先要定义出如下几个术语,以便在叙述和分析时不致引起混乱:
(1)起伏(relief):在一个单元地域中,从某个基准面起算的、在高度上所表现出的最大差异。
(2)坡面(slope):它关系到一个单元地域中,起伏在水平距离上的改变速率。
(3)地形(landform):可表述为坡面的曲率,或者是坡面在水平距离上的改变速率。
(4)结构(texture):在每一个单位距离上,坡面方向转换的频率。
(5)轮廓(lineation):结构在各个方位上的变化,可表示成最小值对最大值的比率。
以上所规定的这些术语,并不要求具备严格的证明和推演,同时也远远没有包括表述地理形态过程的全部术语,在以后的叙述中,还会根据论述的需要,增加一些必要的定义或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