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量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但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而且也是工农业生产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休戚相关。湖泊水资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湖泊能蓄积水量,调节河川径流,因此河湖关系密切。河流补给湖泊,湖泊吞吐江河,发挥着巨大的调节效应。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及巢湖,是中国东部平原五大淡水湖泊,湖泊贮水量近528亿立方米,贮水量是长江干流年径流量的5%左右,为淮河年径流量的2倍。湖泊蓄积的水量是城市人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给水的重要水源。湖南省洞庭湖滨湖地区只占全省面积的1/17,因其水利条件好,土壤又肥沃,对全省贡献很大,是湖南粮、棉、水产的重要基地,多年来粮食产量占全省产量的1/5,棉花产量占全省产量的2/3,水产产量占全省产量的一半。江苏洪泽湖自兴建三河闸、二河闸及高良涧闸等水利工程以来,使淮河下游广大地区迅速改变了长期遭受洪涝威胁的局面。每年从洪泽湖经灌溉总渠输向里下河地区的灌溉水量达70~14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已扩大到 1800万亩,其中自流灌溉的面积就有400万亩。由于农田获得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使一些落后地区的面貌较为迅速地得到改观。云南滇池坝子是全省重要的粮食产地,这里80%以上的农田是依赖滇池湖水进行灌溉,灌溉的面积近70余万亩。
湖泊能调节径流、削减洪峰,调蓄性能是非常显著的。1954年是中国长江流域近百年来较大的一次洪水,该年6月17日进入鄱阳湖的最大流量为48 580立方米/秒,经过鄱阳湖调蓄后,于6月20日自湖口泄入长江,最大泄水量仅为 22 400立方米/秒,削减洪峰流量达26 380立方米/秒,洪峰出现的时间延后了三天,既减轻了下游长江无为段大堤的防洪压力,又为他们抗洪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外,湖泊对河川径流的调蓄作用也较为明显。汛期湖泊蓄积了一定的水量,抬高了湖泊水位,汛期一过,蓄积在湖泊内的水量,将从湖内缓缓泄出,增加了河川径流。从图6明显可见,经过洱海的调蓄,出湖流量过程线比入湖流量过程线的变化要平缓得多,出湖的洪峰量小了,而枯水季节的出湖流量还有所增大。
(2)湖泊能调节气候。生活在较大湖区的人们,都会感到这里的气候比较温暖,昼夜温差不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由于水的吸热能力特别强。在1个大气压力下,把1立方厘米纯水的温度提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是1卡;同是1卡的热量,却可使 3 257立方厘米的空气温度升高 1度,这就是说湖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 3 200多倍。白天,湖泊和远离湖区的陆地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水的热容量大,太阳的辐射热被湖水储存起来,所以湖面上和附近陆地上的气温升高不多;晚上,湖水把储存的热量又慢慢地释放出来,使气温缓慢地下降,因此湖水对气温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图6 洱海多年平均(1955~1970年)选出
湖泊水位、流量过程线
1泄水 2蓄水
水的“三态”转化,对气温的变化有着明显的影响。液态的水或固态的冰吸收周围的热量,蒸发变为气态水,风的紊动作用,加速了这一变化的进程。炎热的夏季由于湖水大量蒸发的结果,就会起着降低气温的作用;反之,当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液态的水又会变成固体的冰,这一转换过程,要向四周放出热量。在严寒的季节,湖水由于结冰,而放出的热量,使湖周气温稍有升高,以安徽的巢湖为例,靠近巢湖的忠庙村月平均最高气温要比同纬度远离湖泊的含山县低1.6℃左右,月平均最低气温又比含山县高3℃左右。湖区湿度也有所提高,忠庙村相对湿度≤30%的天数,每年仅3天左右,而含山县则可达20天;忠庙村年平均霜日为35天,离巢湖稍远的几个县为 45~60天;冰冻天数忠庙村亦比其他县少 4~11天。湖区优越的气候条件,无疑能促进这里的农业生产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