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第二节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5)

时间:2013-03-02  归属:黄土高原志

   (2)沟道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在黄土高原主要是修坝,就其作用来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为
巩固侵蚀,基点的小坝,叫做谷坊;另一类是主要为拦蓄沟中洪水,用以保护沟底其他工程,或用以
发展灌溉和水产的坝,叫小水库;还有一类是专为拦泥淤地的淤地坝。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区已有
一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它具有抬高、巩固侵蚀基点,防止沟床下切和沟壑扩张的特殊功效以及显著的
减沙增产效益,因此,历来受到陕北群众的欢迎。
   建国以来陕西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最先是由沟道治理开始的。1953年,西北黄河工程局先行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韭园沟、王茂沟、榆林沟、苦水沟、赵石畔等较大支沟内重点试办
沟壑土坝,1958年后大力推广,由于其增产效益和蓄水保土效益显著,很快在黄土丘陵区得到普及,
70年代采用水坠法技术筑坝后,淤地坝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都达到空前的程度,出现了村村、沟沟都有
坝的局面。随着淤地坝建设的发展,坝地保护和利用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形式、形成了以防洪、拦泥、
生产、灌溉相结合的联合利用坝系。绥德县王茂沟流域从1953年开始修沟口第一座沟壑土坝起,逐步
溯源而上,节节设防,共筑坝20座,平均坝高13.5米。提高了提蓄洪水的能力,又扩大了坝地面积、
达到了防洪、淤地(拦泥)、生产相结合,为陕北黄土高原坝系建设、布局和运用提供了经验。
   淳化县润镇沟流域在沟道治理中,坚持从上游到下游、由支沟到干沟、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原
则,以骨干工程为主,共修建淤地坝17座,水库3座。在沟底还因地制宜地营造了以柳树、杨树为主
的沟底防冲林和芦苇为主的固沟植物,形成了坝库和林草相结合的沟道综合治理体系,有效地控制了
沟床下切、侧蚀,达到了固沟保塬的目的,淤地坝拦泥淤地的效益是十分显著的。据无定河流域109
座淤地坝统计,平均每亩坝地可拦入黄泥沙3926立方米。榆林地区的对岔沟、四合沟、高西沟、大川
沟、王茂沟,延安地区的丹头沟、碾庄沟等典型流域基本达到了泥沙不出沟,在减少入黄泥沙中起到
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陕北丘陵沟壑区,坝地是三田(或四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本农田。坝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集
中了水、肥,因而增产效益十分显著。据调查,一般水坝地亩产可达350公斤,旱坝地亩产可达175公
斤, 分别比坡地增产7倍和4倍。 绥德韭园沟流域王茂庄,18年平均坝地占粮田的5.3%,产量却占到
26.1%。1972年大旱,坝地产量占到总产的53%,在抗旱斗争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黄土丘陵区,
地理条件优越,应大力进行坝地建设。子长县玉家湾镇的枣林庄,自然条件差,生产一直落后,1972
年开始在沟里筑坝,发展坝地,使该村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度上升。据调查统计,1980年~1983年4年中,
全村共产粮253.5吨,其中坝地产量117.5吨,而坝地面积仅占全村耕地面积的13.5%,产量却占到
总产的46.4%。坝地平均每亩产245公斤,比一般田地产量高出3倍多,比坡地产量高出6倍多。该县马
家砭乡赵家墕村400亩坝地,从1978年~1983年11年内共产粮1282.5吨,平均亩产291.3公斤,占全村11
年总产的52.9%,而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19%。在大旱的1972年,坝地平均亩产仍在200公斤以上,高
出一般山坡地亩产量10多倍。丹头沟流域的冯家岔,1982年坝地种玉米167亩,总产达72.65吨,平均亩
产435公斤,占全村总产量的63%,1亩坝地相当于8亩坡地的产量。
   (3)小型水利工程
   陕西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因而该区多年来积极贯彻了以蓄为主的方针,大力兴修小型水利工程,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 上一篇:第十章 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利用与土
  • 下一篇: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