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国际性水系的主要特点是流向分散,多为中国的边界河流。中国的第三大水系——黑龙江水系的南源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干流以及支流乌苏里江,都是中俄两国的界河。黑龙江干流在俄罗斯境内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接纳支流乌苏里江后流向东北,最后注入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之间的鞑靼海峡。图们江和鸭绿江为中朝界河,前者东流入日本海;后者则流向西南注入黄海。绥芬河水系的南部边境上的北仑河为中越边界河流;珠江流域的左江上游也有一段在越南境内,它们的流域面积均很小。支流班布图河也是中俄界河,它由南向北在黑龙江省东宁县的三岔口附近注入干流,然后折向东流进入俄罗斯境内,至乌苏里斯克(双城子)附近又折向南,最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入日本海。此外,在东北也有上游在国外的入境河流,例如注入呼伦湖的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境内;流入贝尔湖的哈拉哈河也是中蒙国际河流。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最北部,冬季漫长而严寒,降雪较多;夏季雨水充沛,同时有辽阔的森林保护着水土。因此,上述诸国界河流均具有水量丰富,含沙量少,封冻期长以及有春、夏两个汛期等水文特性。
东北的河流通常自3月底或4月初起,由于融雪和消冰,河水开始上涨造成春汛。春汛后由于春末降水量较少,出现低水位。夏秋雨水多,故8、9月份形成夏汛或秋汛。随着纬度的增高,春夏两汛的间隔越短,其间的低水位也往往不很明显。每年10月底或11月初河流开始结冰,冰期和冰层厚度均自南向北逐渐增长。南部鸭绿江冰期约4个月,北部黑龙江及嫩江的支流则接近半年;南部冰厚约0.5米,北部可达1米以上。
1.黑龙江水系
黑龙江水系是中国最北部的水系,干流的北源为石勒喀河,发源于蒙古国北部的肯特山东麓;南源为额尔古纳河,源出中国大兴安岭西侧的吉勒老奇山,南北两源在黑龙江省的漠河镇西部汇合后始称黑龙江。黑龙江先向东南流,至萝北县附近折向东北,先后接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内入海。在中国境内全长3420公里,流域面积25.48万平方公里,径流总量达2709亿立方米,为黄河水量的5倍。
黑龙江两岸植物覆盖较好,河水含沙量少。由于两岸黑色土壤中植物根茎等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溶解于江水中,使江水显得黝黑的色泽,黑色的江水沿着弯曲的河床奔流,矫若游龙,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称——黑龙江。
从源地至爱辉附近的结雅河口,为黑龙江的上游,长约900公里。结雅河口到抚远附近的乌苏里江口为中游,长约1000公里。乌苏里江口以下为下游,长约950公里,均在俄罗斯境内。作为中俄国界的界河是黑龙江上、中游的部分河段。漠河以上的上游河段,因大兴安岭逼近江岸,河面比较狭窄,两岸陡峻,多悬崖,河床坡降较大,滩多流急。漠河至爱辉段河水较深,河谷逐渐开阔,江面宽达200米以上,有些河段还出现分汊现象。爱辉以下的中游段,河道迅速展宽,在松花江入口附近,江面宽达1500~2000米左右。抚远以东江面宽4000米,沿岸地势低平,河床坡度很小,水流逶延曲折,江中洲滩甚多。下游越近入海口江面越宽,形如长形湖泊。
黑龙江干流水量丰富,江宽水深,水流平稳,给航运带来了有利条件,小汽船可直达漠河镇,上源额尔古纳河也可以通航木船。但是,由于封冻期长,一年内一般只有半年可以通航。河面封冻后冰层很厚,江面上可以行驶车辆和雪橇。因此,黑龙江就成为一条“水陆两用”的运输线了。
黑龙江还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鱼的种类最多的河流之一。主要鱼类有大马哈鱼(即鲑鱼)、鳌花鱼以及鲟、鳇、鲤、鲶等100多种。每逢夏秋之交,大马哈鱼群从海里沿江逆流而上,至黑龙江中游、乌苏里江中游等地区排卵,这时就成为繁忙的捕鱼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