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努力去完成。
(一)加快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
90年代以来,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了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随着Internet风靡全球,全球性的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热潮,对我国信息化工作既提出了挑战,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曾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做了“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在这个讲演中首次提出“数字地球”的构想:“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一个多种分辨率,三维的表述方式,使我们能嵌入巨大数量的地理坐标系数据”。
从戈尔讲演中可以看到,未来的世界是数字化世界,未来的地球是数字化地球。数字化地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环境领域,利用数据模拟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并根据其结果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数字化地球的发展,为地理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发展我国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使我国环境信息服务和决策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世界瞩目的“数字地球”计划,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字地图、高速图形图像宽带网络、海量空间数据存储、基于因特网的空间数据互操作和虚拟现实模拟等高技术,实现对三维地球的多分辨率数字表达,并集成与地球有关的海量空间数据及相关信息,构成人们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的充足信息源和强有力的手段。环境领域必将成为“数字地球”应用的主战场之一。只有尽快发展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我们才能够很好地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今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教训是深刻的。我国的环境保护在经历10多年的探索后,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开始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尽管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得到一些应用,但是这些应用还是粗浅的,没有充分发挥GIS的优势,从根本上还不能为我国的重大环境决策提供服务。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合理利用资源、合理的人口密度和良好的环境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该模拟出资源的利用、环境的变化、人口的增加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面对全球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坚持以起点高、用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解决重大环境问题提供决策为目标的原则。
目前,一系列国家级数据库建设已经完成。如全国1∶100万基础地理数据库、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和七大江河流域1∶1万DEM数据库、1∶25万国家资源环境本底数据库等。它们已能够为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同时,国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也非常迅速,如我国气象、资源等遥感卫星的发射及大量通信卫星的使用、国际海底光缆数字通信网的铺设、“金桥”工程、“中国信息高速公路”、“中国生态网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北京、上海等信息港的推出,还包括电子、防汛、交通等行业信息网及四大互联网的扩展等,使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国内技术支撑条件得以大大改善。我们需要加快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以便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早日建成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并尽快投入使用。
(二)加强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统一规范化管理
统一规范化管理是决定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它既关系到人员、设备、经费、资源等统筹安排和有效利用,也关系到信息收集、统计、加工、处理、传输、应用等各个技术环节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如果不能在领导、规划、标准、机制等方面做到统一规范,则很容易出现条块分割、部门封锁、分头立项、重复建设、信息流通不畅、信息资源被分割和垄断、人力物力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在整个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始终强化统一规范化管理。树立全局意识,以整体视野统筹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要加强统一领导,集中人力物力,在机制上保证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经费投入
资金投入是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前提。除了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投资的力度外,国家也需要对这项公益性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设法在有关开支和项目中,提取一定比例经费用于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时,也需要开拓多渠道、多途径的投资来源,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以企业投资为支撑、以社会融资为补充、以接受国内外捐赠为辅助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并以股份制、合作、代理等多种方式与社会各单位合作,最终实现以“环境信息化建设养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在资金投入方面,还要注意防止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例如:
(1)认为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次性投入,因而对于系统发展进程中的持续性投入不感兴趣。其实,不但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维持一个有效率的信息系统也需要持续稳定的投入。
(2)过分强调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投资效益,希望立竿见影。其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要通过足够的积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后动效应。
(3)认为铺设网络、购买电脑和绘图机等信息设备就能实现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任务。其实,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数据、软件及开发等非硬件费用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投资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高。
为此,需要我们提高对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形成良好的资金筹集渠道,保证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关于实施策略
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形象地说,它是一个“铺路”(网络与硬件建设)、“造车”(软件与系统建设)和“运货”(数据与数据库建设)的过程。构成这一过程的每一部分工作都是互为前提,密切相关的。所以需要整体运作,通过互动效应产生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既要考虑与国际接轨,又要以适合我国国情为主;既要考虑先进性,更要考虑实用性。应本着“边建设、边应用、边见效”的精神,始终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由小到大、由简到繁。可以考虑从国家环境业务运行最迫切、最有实效的几个领域起步,确定一个操作性强、成功率高、能在近期发挥效益的有限边界,构成整体性的“铺路”、“造车”、“运货”的初始形态,然后集中力量实现其整体功能,建立起“路”、“车”、“货”俱全的整体滚动原型导向。并吸引全国环保系统各部门按既定的标准和运行体制共享这些资源,逐步形成能够实际投入业务运行的国家级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体系。
(五)关于数据标准、技术规范和资源共享
为有效地进行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还必须进一步重视数据标准与技术规范工作。要制定和完善环境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标准(环境数据库标准、环境网络标准等)、环境地理信息采集与存储标准、环境地理数据精度标准、环境地理信息传输与交换标准等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所急需的基本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并完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处理技术规范、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研制与软件开发技术规范、环境地理数据与软件质量检查技术规范、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操作规范等,形成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标准与规范化体系,全面满足国家大规模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对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各种需要。
与此同时,需要按共享性、惟一性、安全性和开放性原则,制定环境地理信息传输与交换技术规范。要从政策、法规和管理多方面着手,推动环境地理信息的数据共享,提高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的采集效率和信息综合利用水平,使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关于技术队伍的建设
在整个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还必须始终注意技术队伍的建设,因为人才是决定信息系统发展的关键。有必要制定吸引环境信息技术人才和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加大技术和人才投入,以尽快形成一支能够满足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的信息技术国家队。不仅要稳定已有的环境信息技术人才,还应该面向社会引进优秀技术人才,壮大环境信息技术队伍。从目前情况看,主要缺乏既懂环境业务、又懂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缺少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技术带头人。应有意识地创造人才成长的环境,培养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骨干力量,尽快形成技术队伍建设与整个国家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