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基于GIS的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步骤
基于GIS的防灾减灾系统在不同专业领域有其各自的专业特色,但在建设与应用中也有一些共同的特色。
(一)灾前做好防灾减灾信息系统
在灾害发生之前,数字化采集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的各种基础地理背景要素(如行政区划、河流山川、道路桥梁、厂矿企业)、各种专业背景数据和经济背景数据,建立基于GIS的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经验表明,如果事先没有灾害发生区的基础地理信息和专业背景信息的准备,在灾害发生时才临时突击赶制,常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为基础地理信息和灾害背景信息的准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赶制出来的。
(二)灾害发生时,及时汇总各种灾情数据
在灾害发生时,通过各种航天、航空遥感,电话、录像、互联网等手段采集、传输各种实时、准实时的灾情信息,并通过基于GIS的防灾减灾系统将各种来源的数据集成到一起,以多尺度、多方式形象地将灾情信息展示给抗灾指挥部门。并可结合灾区的经济背景数据库,根据各种假定的救灾方案,迅速估算出不同方案及大概损失情况供领导参考,帮助领导做出最佳的救灾决策。
(三)灾后评估损失,补充所需功能及数据
在灾情发生后,在GIS平台上将各种来源的灾情数据整合在一起,结合灾区的经济背景数据库,准确算出灾区各行政单元的财产损失,辅助救灾领导和民政部门做出各种救灾补偿和恢复生产的措施。在灾害发生后,要及时总结以前的防灾减灾辅助决策中系统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补充缺少的功能和数据,及时根据计算机及相关邻域的技术进步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一个好的防灾减灾辅助决策信息系统一定是经过多年的应用,不断维护与完善,才能发挥实际的效用。希望一次就建造出一个尽善尽美的系统来,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