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据科技日报1999年12月29日报道:“从1989年起上海就开始建立由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设计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建设档案信息系统、城市地名管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展示信息系统及区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等独立系统构成的一个分布式一体化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即数字城市规划信息系统,预计到2000年底初步形成框架。”
近年来,上海城市规划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市测绘院已初步形成了满足国家制图技术规范和图式标准的数字化生产规模,建成或部分建成全市1/500数字地图库(全要素和非全要素),全市1/200(矢量、删格)数字地图库和1/10000数字地图库。市区和22个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共同建立以GIS技术为中心的规划管理“一书两证”数据库、上海市城市规划控制线数据库、上海近代优秀保护建筑数据库、重大市政工程数据库,并利用公众邮电线路构成网络。市规划院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城市规划设计的普及和应用,并开发应用城市规划多媒体演示体系,建立分区规划现状资料GIS数据库及上海城市规划近期建设资料库和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数据库。市地名办已建立上海地名管理数据库。市城建档案馆已建立上海市城建档案数据库,并着手进行城建档案光盘系统研究。
从事GIS的人士都理解,一个特大城市要建立起一个分布式一体化的综合地理信息系统难度非常大,不仅技术难度大,数据的采集与更新、标准化与规范化等方面都会碰到好多难题。
2 北京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北京市是开展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较早的一个城市,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作为一个基础地理信息部门,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经过10余年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开始先研究大比例尺机助制图;接着就着手建立地下管网综合管理GIS(当时称“北京市地下管网图形数据库”);后来又根据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想,开始了建设。目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架已经初步形成。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已向市规划局、电信局、供电局、公路局、农业局、水利局等单位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为推广GIS的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5年初,北京市城市规划局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共同合作开发、建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把规划管理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和基础信息(GIS)系统结合起来。
该系统采用工作站、高档微机(130余台)与网络结合起来,形成局域网与下属单位远程数据传输的系统。数据库以规划市区范围为主,以1400多平方公里作数据库的主要管理范围。内容包括:
(1)地形图库。1∶500和1∶2000两种。
(2)审批成果库。包括历年审批的建筑(包括围墙)、建设用地及相应的属性信息。
(3)规划法规库。红线、文物保护等
(4)综合管线及市政设施库。包括八类管线及其小室、井等附属设施(上水、污水、雨水、通信、电力、工业、燃气、热力),正在不断完善。
(5)规划辅助信息库。行政区划、街道办事处及其他,如地名库、人口分布、专题库如加油站等。
目前,该系统是以规划管理GIS的6个子系统为支撑:
●基础数据库查询系统;
●规划审批成果计算机登图系统;
●规划管理带图运行系统;
●规划红线登图作业系统;
●管线登图作业系统;
●建筑日照辅助分析系统等。
并形成了9个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即:
●报建项目收件与发件系统;
●建筑与市政项目经办系统;
●办理情况查询与统计系统;
●领导交办件办理系统;
●信访与人大、政协代表提案处理系统;
●办理状况触摸屏查询系统;
●办理状况电话自动查询与自动通知系统;
●规划监督检查数据传递系统(市局与19个区县局);
●19个区县局报建项目收件、发件与经办系统。
上述各子系统均已投入使用。
目前城市规划局内终端已达130台(管理人员基本每人一台),7个管理处室的项目审批工作已全部用计算机在网络上完成,计算机系统已成为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实践证明,计算机规划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保证了改革后的规划管理审批机制的成功运行,在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