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类人猿的起源和进化
灵长目包括原猴亚目和类人猿亚目。类人猿亚目包括卷尾猴科、猴科、长臂猿科、猩猩科和人科。最早的灵长类是原猴类,它们是一些体型小,拇指(趾)能对持的树栖种类。地史上发现的最早的一些灵长类化石,出现于距今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包括几个属的猴类及其他古代类人猿亚目的动物,它们个体小,明显呈猴样,但不像原猴,栖居于多河流的热带雨林中。据此,推测在不晚于渐新世时期,原猴亚目与类人猿亚目的动物已由原猴主干分成二大支进化。类人猿亚目中的一些猴类通过某些途径迁至当时的南美洲(古地理显示,4000万年前的南美洲与非洲十分靠近,后经地球的板块迁移而使这2个洲在今天相距遥远)经地理隔离发展成今天的新大陆猴类,即卷尾猴类(图21—24)。此猴类从类人猿亚目中分出较早,较原始,并与其他猴类不同,如它们的大拇指(趾)与其他指(趾)稍能对持,阔鼻与卷尾。
旧大陆的猴类,如狒狒,猕猴等晚于新大陆猴类与古代类人猿分道扬镳,其分支时间尚不清。
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与黑猩猩)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共同的祖先,都是由一种古猿演化而来。早在距今3000万年渐新世晚期地层发现的埃及古猿(Aegypto-pithecus),具有类人猿的特征,大小似犬,其齿式明显像类人猿,但颅骨像猴,相信它是代表了一个向人类发展的早期过渡类型。
到距今2500万年的中新世,地球变冷,许多地方变得冬长夏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广大地区,热带、亚热带森林让位给草原,类人猿开始了适应辐射,出现于约3000万年前渐新世晚期的森林古猿(Dryopithecus),在中新世十分繁盛,直至距今约1000万年前绝灭,这是一个多分化的类群,兼具猴、类人猿和人的特性,广布于非洲、欧洲和印度等地。一般认为森林古猿的非洲种(D.africanus),相似于黑猩猩,是现代黑猩猩的祖先。比非洲种大得多的大型森林古猿(D.major)可能是现今大猩猩的祖先。另一类化石森林古猿是非洲酋猴(Proconsul africanus),是一类大小似狒狒的类人猿,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所有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它与黑猩猩有明显的亲缘关系。以猩猩为代表的亚洲类人猿可能是在距今约1500万年的中新世从非洲的森林古猿分支进化来的。尽管人们对中新世的类人猿的进化谱系尚知之不多,但它们已具有人类和其他类人猿的共同特征,如拇指(趾)能对持,相对发达的大脑,眼前视,大多以脚掌(跖骨)行走等,另外,它们的臂长几乎与腿长相等,说明它们适于陆地与树栖生活。因此,可以认为森林古猿是长臂猿科和猩猩科的祖先,同样有可能是人科的祖先。换句话说,人类与类人猿有共同祖先是无疑的,这从近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也已证明类人猿之间和类人猿与人之间的亲缘关系是很近的(见动物进化例证中的生理生化例证)。但有关它们的正确谱系关系也尚未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