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生物进化与地质年表
地球上生物界的演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可逆过程,同时生物界能十分灵敏地反映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演变特征,这又与行星地球各圈层自身的运动机制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制约密切有关。因此,生物演化史能够详尽而有效地反映地球历史演化的客观自然阶段(见图2-23)。
众所周知的地质年表(表2-4),就是根据生物演化的巨型阶段,将46亿年地球演化史划分为3个最高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在显生宙中,根据生物界的总体面貌划分出3个二级地质年代单位:古生代(含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最常用的三级地质年代单位是纪,每个纪的生物界面貌各有特色,例如震旦纪的伊迪卡拉动物群爆发演化和集群绝灭,泥盆纪的生物登陆,侏罗纪的恐龙、裸子植物高度繁荣和第四纪的人类演化等。
早期的地质年代表在19世纪末叶已经建立,主要是依据生物演化的先后顺序获得相对年龄早晚概念,而整个地球历史演化持续的绝对年龄长短无法知晓。19世纪末曾有人假设海水最初为淡水,然后因河流携带钠离子进入海洋而形成盐分(目前海水的平均含盐度为31‰),据此推算地球的历史是0.9亿~1亿年。另外有人根据现代海洋中平均沉积速度(0.3m/103a)和当时已知地壳中的沉积岩总厚度(25000~112000m或150000m)之比,推算最老的沉积岩层约有5×108年历史。甚至20世纪50年代的早期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也只获得太古宙开始于17×108~18×108年前的结论。一直到60~70年代同位素年代学和天文地质学的巨大进展,人们才建立起地球已经存在46×108年历史的概念。
表2-4中注出了各个宙、代和纪的最新年龄值,其中有的数值今后还可能发生一定调整。其中,白垩纪开始的年龄到底是135Ma还是144Ma,寒武纪开始的年龄存在2.5Ma(陆相地层)和1.6Ma(海相地层)的差别,都需要进一步验证。新生代的早第三纪(Eogene)和晚第三纪(Neogene),近来已改称古近纪和新近纪(英文术语不变),寒武纪开始年代,以往认为是570Ma,阅读文献时都应予以注意。
地球的历史有46亿年。如果把这46亿年比作人类的1年,那么,在这一“年”中,地球形成于1月,地壳于2月凝结,原古海洋在3月产生;最早的生命诞生于4月,留下化石则已是5月间了;12月“中旬”时,恐龙成为当月的主宰;而灵长类的足迹晚至12月26日才开始出现;作为一代天骄的人的历史,如以300百万年计,则直到这一“年”的12月31日“下午”的6“点”24“分”,方才姗姗来迟。但却恰好赶在“除夕”之日的《新闻联播》之前,成为这一“年”内最具爆炸性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