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应用地理知识的四个心理环节

时间:2011-02-08  归属:地理课堂学习常规

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且也只有通过应用地理知识,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正确性与重要性。因为,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经实践验证的知识。在应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加深理解,并巩固、扩展知识,形成多种技能。也只有在应用地理知识中,才能真实地表明学生是否已真正掌握了知识。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如回答问题、画地形图、分析图表、“预报”天气过程等等,这类练习紧密结合教学任务;另一种是解决实际问题,如在野外考察中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解决小范围环境问题等。

虽然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学生的心理过程是相同的。它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

1.明察问题

明察问题就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内容与目的,了解解决问题的条件。这是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例如,学生解答问题,就必须弄清题意,明确问题问什么,提出什么要求等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审题过程,而在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明确该问题要解决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明察问题这一环节,通常被学生所忽视,这往往是学生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明察问题是学生的一种智力活动,它包括学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审题为例,首先要有正确的感知过程,即看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过程要理解题意,进一步分析题目所给概念的关系,明确题目要求,并且还要有一段时间的记忆过程。例如:在解答“以亚洲大陆为例,从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上说明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一题时,首先就要阅读全题,弄清题意,了解问题问什么或要求什么,此题的要求是:“说明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进而考虑题目的条件:“从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上”,“以亚洲大陆为例”,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着手解答此题。因此,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

2.重现知识

所谓重现知识,就是为解决问题回忆有关知识,选择有用知识的过程。在学生明察问题之后,已了解了问题的性质,就必须应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去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需要回忆自己已有的有关知识,并尽快选择出最有用的知识,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重现知识也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不仅需要记忆,而且还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地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出现某些弱点,而不易重现已学过的知识,甚至重现错误的或带干扰性的知识等。例如地理知识中机械记忆的知识多,就增加了重现知识的困难,常表现在对某些问题的内容与要求十分明确,但无法回答。“说出我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名称”一题,题意与要求十分易懂,但对十四个城市名称却已忘记,也就无法解答此题了。另外,地理概念复杂多样,有些概念十分接近,但又不同,也容易造成重 现错误或出现干扰性知识的现象。例如:季风、季风区、季风环流、季风气候,是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概念,在解答问题时,就不易澄清。“说明我国季风区中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题中,所指的气候是季风气候,不是季风与季风环流。在解答此题时,有些学生就按冬、夏季风回答,显然其内容就要出现不全面的现象(如“夏季普遍高温”这一特点,就不能答出来)。

为了解决问题时善于重现知识,就需要加强巩固知识的教学,对知识有良好的记忆,同时要不断地加强知识系统化,了解知识间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重现知识。此外,在教学中经常介绍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也有助于学生重视知识。

3.知识的迁移

知识的迁移是指在先前的学习情境下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掌握新的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等活动中去的过程。只有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用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的问题中,并起到效果,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

地理知识的迁移,是由两个环节组成的:一是类化;一是具体化。所谓类化,就是将具体问题或新知识进行分类,并找出相应的地理知识的过程。例如,在解答“说明‘横断山区森林垂直分布示意图’中植被分布的原因”一题时,就要分辨山区森林植被垂直分布这一知识的类别,尤疑它应属于垂直地带性的知识范畴,之后就要从垂直地带性这一类知识中,找寻与解决该问题相关的理论问题,经过思考确定与其相应的理论为:“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这个过程就是类化。在知识迁移中具体化过程,则是将相应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例如,上题中,明确了应用气温随海拔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后,就要具体思考:如何用这一规律,说明横断山区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的原因。步骤为:说明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横断山区由低到高,气温相应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森林植被的类型受气温影响,亚热带为常绿阔叶林,暖温带为落叶阔叶林,寒温带为针叶林→所以横断山区森林植被才呈现图中所示的分布特点。

在地理知识迁移中,由于地理知识内部各类知识间差异很大,例如人文地理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之间,自然地理各要素知识间,各种人文地理知识间都有明显区别,因此在课题类化时,不易产生困难,如谈气候的特点一般不会将其类化到其他知识范畴中去,但是在具体化中,却常常出现问题,例如解答上题的具体化中,常常有学生就直接回答为“由于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所以横断山区森林植被才出现图中所示的分布特点。”显然,这种回答是不准确的。这是因为具体化是逻辑推理的过程,学生由于地理推理能力差,而不能正确应用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推理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技能形成

由于地理技能复杂而又多样,在地理教学中只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所谓地理基本技能,是指那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地理或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地理技能。例如阅读地图、观察模型、写地理论文、记忆地名等等。地理基本技能是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练习形成的,但同时它又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因此,在了解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要研究地理基本技能的特点与形成过程。

地理基本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地理动作技能,如绘制地图、操作气象观测仪器、采制地理标本等等,它们是在活动中比较合理地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动作的方式,是表现在外部的:而地理心智技能是表现在头脑内部的,以一定程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的方式,如阅读地图、记忆地名、观察地理标本等等。这两种技能在实际活动中是很难分开的。例如,观察标本,既有具体的手、眼动作方式,也有认识活动。

无论是动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它们都是在完成具体任务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练习而形成的。尽管它们一个表现在外部动作,一个表现在内部心理,但它们发展过程却都是由局部(动作或认知过程)到联合,最后再到自动化的过程。例如,描绘地图,开始时总是由使用缩尺或方格法练起,之后再练习使用鸭嘴笔上墨线,再练习注记的字体等分解动作。这时在完成局部的动作中,速度慢、动作不阶调、需要视觉协助控制,属于局部动作阶段。随着局部动作的熟练,逐渐将这些局部动作联合成一个描绘地图的动作体系,这时动作趋于协调,多余的动作减少,速度加快,属于联合阶段,即初步掌握完整动作的阶段。再经过一段练习就达到了动作协调和完善的阶段,这时描绘图的动作迅速、准确、连续,并且不需要更多的意识参与。

由于地理基本技能是通过学习与练习在具体练习中形成,因此,在应用地理知识中,就应注意练习的强度与次数,以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同时为了缩短学生形成地理技能的过程,并保证学生所获技能的准确、规范,教师必须注意要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应用地理知识四个心理环节
  • 上一篇:纲要信号图表学习法
  • 下一篇: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