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酚、苯并芘和油类等有机化合物。
2)氮素和磷素化学肥料。
3)重金属 如砷、镉、汞、铬、铜、锌、铅等。
4)射放性元素 铯、锶。
5)有害微生物类 如肠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肠寄生虫(蠕虫)、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
三、土壤净化和土壤污染
各种污染物质进入土壤以后,便与土壤固相、液相、气相物质之间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在土壤中进行迁移转化。其迁移转化的强度和速度,决定于污染物质和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特性。这些土壤过程可归纳如下:
1.土壤是一个多相的疏松多孔体系
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可进行挥发、稀释、扩散和浓集以至移出土体之外。这一过程显然是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土壤质地和结构,以及层次构型相关的。
2.土壤是一个胶体体系
土壤胶体对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其中包括对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吸附和交换。土壤胶体对带相反电荷的污染物的吸附为正吸附,对带相同电荷的污染物质的“吸附”,称为负吸附。其吸附交换量则和土壤胶体或土壤有机- 无机复合体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介质的pH值有关。
胶体对离子的吸附主要表现为表面吸附,所以其吸附量与胶体的比表面面积大小有关。因而其吸附量一般是有机胶体大于无机胶体;无机胶体中2∶1型粘土矿物(胀缩型)大于2∶1型粘土矿物(非胀缩型);2∶1型粘土矿物大于1∶1型粘土矿物。
胶体的吸附交换量还与胶体所带电荷有关。土壤在一般情况下带有负电荷,只有在酸性条件下,少数胶体带正电荷。粘土矿物所带的负电荷一部分是由晶格中离子同晶置换所产生,是永久负电荷(与pH变化无关);另一部分是由晶格边缘与硅相连接的羟基,或有机胶体的羧基或羟基中氢的解离而产生的负电荷,称为可变性负电荷,即随土壤介质的pH而改变,亦称pH依变电荷。它一般随pH的增加而增大。有机胶体均为可变性负电荷。胶体电荷量的大小决定了胶体对带相反电荷离子的吸附能力和吸附交换量的大小。
在离子吸附交换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离子,同时解析出等当量的其他同号离子。因此,胶体对离子的吸附交换作用,还与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和阳离子组成有关。
此外,土壤中还存在非交换性的离子吸附作用,即所谓专性吸附。其吸附载体主要为铁,锰氧化物。对于其吸附机制,及其在土壤污染物(特别重金属)的自净和富集中的作用,已引起土壤环境研究者的日益重视和关注。
对于某些可呈离子态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进入土壤后,土壤胶体的吸附交换作用,是它迁移转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3.土壤是一个络合- 螯合物质体系
土壤中有许多天然的有机和无机配位体,因而土壤中的络合和螯合作用过程具有普遍性,它的重要性也愈益受到注意。
土壤中存在的配位体(或者络合剂、螯合剂),主要是土壤腐殖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残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机物质或分泌物,如酶等。土壤中几乎所有的金属离子都有形成络合物和螯合物的能力。但从形成的络合物或螯合物的稳定性看,则各离子间的差异较大。螯合物较络合物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这也是它在土壤化学中具有更加重要作用的原因。但是土壤对金属离子和有机质形成的螯合物的实际结构,暂时尚未确切了解, 所以还常将络合物和螯合物混同起来。
除天然配位体外,还有人工合成的污染物质的有机配位体(如农药和其他有机污染物质)。金属离子进入土壤,使土壤中的络合和螯合作用更为复杂化。这是污染物质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其对金属离子污染物质或化学农药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影响,将是我们重点讨论研究的方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