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第三天,在空中飞翔的海鸥也越来越多,发出一阵阵令人快活的嗷嗷声。“陆地不远了!”达・伽马的心里无限欣慰。
11月1日,地平线上终于露出丁点陆地。“迎向前去,这一定是非洲大陆!”舰队在达・伽马的指挥下,沿着海岸继续向南航行了3昼夜,终于来到了距好望角100多公里的海湾——圣赫勒拿湾。
这真是一次杰出的航行!达・伽马率领舰队无意中完成了一项新发现:找到了一条由欧洲到非洲大陆南端最方便的航路。这条航线始终一路顺风,并且这里的洋流也特别有利于船只往南行驶。几百年后的今天,热衷于航海的欧洲人,驾着漂亮的帆船,还一直沿用这条航线呢!
艰难的航程
舰队驶出圣赫勒拿湾,朝南南西方向航行。两天后,好望角的轮廓出现在左舷。远征队在这里经受了严酷的考验。
不间断的暴风一阵比一阵猛,乌云在樯桅上奔驰,白天几乎像夜间一样黑暗,下着濛濛细雨,令人直打寒颤。更糟糕的是,船舱漏水,要两人一组不断用手摇唧筒向外抽水。11月22日,舰队终于驶过了好望角。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福尔斯湾,达・伽马的远征队作为欧洲人的第一支船队,首次驶入了印度洋。舰队由旗舰圣哈布莱尔号领头,由司令官的弟弟保罗仟舰长的圣拉菲尔号和圣密圭尔号紧紧尾随(小货船已在南非烧毁),沿着印度洋岸呈蛇形北上。
由于暴风不断增强,桅樯松动,船底严重漏水;迎面而来的莫桑比克洋流也阻碍着船舶前进;因为长期吃不到蔬菜和新鲜食物而营养极度不良,患坏血病的船员日益增多,病人手脚浮肿,牙床肿胀得盖没了牙齿,不能进食。甲板上成排地躺着衰弱疲惫的人们,舰队濒于奄奄一息的状态。达・伽马以其特有的沉默和镇静影响着大家。舰队仍然顽强地挺进着。
次年的1月25日,达・伽马在基利马内河口找到了碇泊处。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远征队恢复了元气,又依靠当地土人的帮助,备足了食物、淡水,重新出海。强盛的海风鼓起绣有巨大红十字纹章的白帆,舰队沿着非洲东海岸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的莫桑比克海峡逆流而上。出了海峡,远征队在热带海洋上持续行进。4月7日,这批筋疲力尽的航海家们到达了穆斯林城蒙巴萨。这个优良的港口,停泊着许多船只,其中有几艘满载着来自印度的肉桂、豆蔻丁香和青花瓷器。这些东方的物产又刺激葡萄牙人直达印度的欲望。
引狼入室
不久,达・伽马的舰队抵达了另一大陆上的阿拉伯城马林迪。前来迎接的当地酋长,一身富贵气,裸露的手臂、手指和脚踝上套满了镶有宝石的金镯、金戒指。他得知达・伽马的来意后,推荐了一名优秀的阿拉伯领港人马古德给达・伽马当向导。精通航海术的马古德向达・伽马展开了绘有正确方位、纬线和经线的印度西岸地图,并丰富了达・伽马的观星象知识。在马古德的引领下,舰队犹如离弦之箭直奔富饶美丽的东方。
善良诚挚的马古德,哪里知道,自己正在引狼入室!
1498年5月20日,圣哈布莱尔号的首缆套上了科泽科德港的缆桩。这里是印度当时最大的通商口岸。首航印度成功了!
科泽科德的居民们,头戴金冠,骑着大象,庄严隆重地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人们在码头边围成圆圈,吹着风笛,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蹈。孩子们好奇地围观着这些头戴钢盔、身披甲胄的外国人。他们正在土地上插进一根大理石柱,柱顶上有个十字架,柱身上刻着一些古怪的、看不懂的文字,那是用葡文写着:
“在上帝创造世界后6697年,在我们的救世主耶稣基督诞生后1498年,葡萄牙极其崇高的、极其杰出而强大的君主、国王曼努埃尔,派王室侍臣瓦斯科・达・伽马,发现这块土地,并竖立这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