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阶段产业结构调整
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1~2题。
1.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B.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D.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
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 )
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
1.A 2.D [第1题,由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始终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有序地转移出去。故排除③,选D。]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完成3~4题。
3.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4.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C.农贸批发业
5.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 )
A.国际经济环境
C.区位
3.A 4.A [第3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因此A正确。第4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A正确。]
5.D [当时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各地是一样的,A错。80年代以前珠江三角洲也是侨乡,B错。该地的区位并没有变化,C错。唯一有差别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比其他地区早,工业化、城市化得到快速发展,D对。]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6~7题。
6.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7.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6.D 7.D [第6题,由图可知,该地区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快,成为目前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小。说明该地区1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以第三产业拉动为主,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故选D。第7题,读图分析得,该地区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并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略有上升,但增幅小。反映出10年来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有限。选D。]
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渔村,设立特区以后,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城市。据此回答8~9题。
8.深圳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C.交通因素
9.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8.B 9.B [第8题,深圳地处珠江口,邻近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深圳是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起来的,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是地理位置。选B正确。第9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主要是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外资企业进驻珠三角地区;加之良好的区位,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珠三角改革开放之际,正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之时,利于接收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促进了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选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