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这种说法并不能够完全成立。三峡工程确实有助缓解洪涝灾害,但是三峡的库存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蓄水。
9问:厄尔尼诺会对农产品价格和CPI造成哪些影响?是否会显著改变CPI的趋势?
答:厄尔尼诺可能引发干旱和洪水等异常天气,损害赤道附近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厄尔尼诺强度达到 1.0 以上时,许多农作物价格会出现波动区间,棕榈油、大米、咖啡、可可和白糖等农产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1982年的厄尔尼诺曾导致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价格由650令吉/吨上涨到1750令吉/吨,涨幅达16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对33个国家厄尔尼诺影响进行调研后,认为厄尔尼诺结束后粮食等大宗商品一般会上涨,在最近的5次厄尔尼诺期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价格平均上涨 10%。
厄尔尼诺期间铜、镍等有色金属也有显著上涨。其中智利和秘鲁是产铜大国,洪涝灾害会影响正常开采,而印尼和菲律宾则是产镍大国,严重依赖水、电资源,干旱也会推升其价格,法国兴业银行提出厄尔尼诺大宗商品指数,1990年以来厄尔尼诺年镍价平均上涨13%左右。
但在大宗商品市场,预期有很大作用,一般厄尔尼诺发生3-6个月市场就已产生预测导向,如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出现部分大宗商品热潮现象。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等需要一个成长周期,因此厄尔尼诺次年会有明显涨幅。
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大宗商品价格都会上扬,大豆价格在1997-98年额厄尔尼诺现象中就下降了4%左右,这是因为美国是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厄尔尼诺给美国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期正好为大豆生长的灌浆期,有助于大豆增产。
综合考虑,厄尔尼诺影响区域在于赤道地区国家,影响大宗商品的种类并不是特别多,且存在部分增产现象,因此厄尔尼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只是在于几个领域,价格上涨趋势也不会持续太久,影响价格的因素关键还是看供需。因此,厄尔尼诺对CPI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若有也是在于那些农产品依赖性强的国家,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如印尼、菲律宾食品占据CPI的40%-50%。厄尔尼诺对于中国CPI的影响不大,一方面中国粮食市场并没有与世界接轨,中国还是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另一方面在于农业在中国经济占比不大。
会注:历史上每次厄尔尼诺对我国农产品和CPI的影响情况以2000年为分水岭,2000年之前厄尔尼诺影响不显著,2000年后厄尔尼诺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和CPI有影响但幅度不大。在1980-2015年各类农产品价格和CPI走势中,需剔除1988年和1993年的大幅波动影响,主因为1988年价格改革失败以及1992年左右高达近20%的供需双向通货膨胀。
农产品方面,三次超大型厄尔尼诺中,1982-83年的厄尔尼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增速分别为2.15%和1.08%;1997-98年厄尔尼诺两者增速分为-3.66%和-5.03%(包含1998年通缩影响);2014-16年厄尔尼诺两者增速为1.87%和-2.26%。2000年后,农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大的品类为棉花、油料、大豆以及糖料等,波动高位与厄尔尼诺相吻合,2000年后规模较小的厄尔尼诺发生在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以及2009-2010年,厄尔尼诺发生次年,除2005年外(2005年大部分农产品全线下跌),农产品价格均有小幅提升。
CPI方面,2000年之前除1988年和1992年特殊因素影响,厄尔尼诺并无直接显著影响。2000年后,除2005年,在厄尔尼诺发生次年CPI均小幅上涨,2003年、2005年、2007年2010年CPI分别上涨2.02%、-2.02%、3.25%、4.03%。
此次厄尔尼诺(2014年9月-2016年5月)发生以来,2015年CPI较2014年下降0.55个百分点,2016年CPI较2015年有明显增势。排除经济周期影响,2016年是厄尔尼诺高峰次年,根据历史经验,厄尔尼诺将小幅助涨2016年CPI。
厄尔尼诺发生时,防洪抗旱措施愈加完善,但并不是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子之一。三大超强厄尔尼诺现象中,1982年中国货币政策并不独立,直到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管理变为以国家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有一定建议权,后逐步成熟开始推行货币政策。1998年,经过财政和国企改革后经济暂时走弱,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3次下调利率水平。2015年厄尔尼诺仍不是货币政策的考虑因素,在去杠杆完成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问题,维持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