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后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低于本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城镇化模式或表现,典型的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我们以印度为例,探究其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目前印度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35%左右,这显然与其发展水平不符。
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比如印度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缓慢,这也就导致了城市就业机会较少,而大量农村劳动力恰恰是从最基础的建筑业开始进入城市的,所以也就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本身也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城市贫民窟现象仍然存在,如果环境如此糟糕,进入城市的人口当然也会较少。
种姓制度也是阻碍城镇化的原因,大规模的人口从农村来到城市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而种姓制度使得社会结构较为稳定,一个人很难突破原有的生活和工作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城镇化。
此外,统计方式的差别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由于人口急剧膨胀,印度大城市及其周边的城镇和人口大量聚集,尽管已经在空间上具有城镇的形态特征,但是在经济、社会制度等多方面还是乡村特点,因此很难进行判断区分。
工业乡土化:由于城镇人口和发展空间有限,因此不少工厂选择布局在小型村镇,这一方面便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另一方面却不便于工业集聚效应的显现,有可能增加生产成本。
农业副业化:由于乡镇上的工业企业增多(工业乡土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工厂做工,而很多工厂带来的收益是大于农业生产收益的,因此农业成为了农民的副业,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也不断增加。
离农人口两栖化:由于部分人口脱离了农业生产(离农),但是又无法在城市落户和居住,因此只能往来于城镇和乡村之间,也就是两栖化。
过度城市化及其表现:过度城镇化,同“超前城镇化”、“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城镇化模式。典型的有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
以巴西为例,巴西虽然工业体系较为完整,而且人均GDP早早步入了中等收入行列,但是由于国家政策失当,过早实行了“去工业化”,工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逐渐下降,到2017年已经下降到21%。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却上升到72.8%。工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口和提供的薪资显然是服务业无法覆盖的,这导致大量人口从事第三产业,加之巴西过于重视城市发展,城乡差距过大,更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没有实体工业提供支撑,只能是从事餐饮等低端服务业。
因此巴西城镇化水平虽然很高,但是大量城市人口从事的工作无法为其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里约奥运会期间运动员被抢就是明证,社会治安混乱、环境污染、住房困难,是过度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郊区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某些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市中心出现人口密度过大、建设用地短缺、交通拥堵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市区人口开始向郊区迁移。
随着人口向郊区迁移和郊区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郊区人口增加,商业和制造业向郊区转移,导致中心城区衰落,这就是郊区化。
郊区化包括两个阶段,“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出现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人口迁往城市郊区,城市整体人口是增加的。
逆城市化发生在城市化发展的“成熟阶段”,人口迁往距离城市更远的小城镇和农村(与城区不接壤,远郊区),城市整体人口是减少的。
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
根据湘教版旧教材的说法,“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化进程从集聚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又将其称为“逆城市化”,即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
但是目前也存在争议,部分认为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是同一个内涵的不同表述。目前已经淡化了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
再城镇化
“再城市化”也称“二次城市化”,是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连续过程的第四个过程。
城镇化与城市化
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内涵基本一致,但是“城镇化”一词出现要晚于“城市化”,这是我国学者创造的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
地理新教材中,已经正式使用“城镇化”一词。
城市群
城市群,同“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都市圈”的含义相近。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是在特定地域内,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集合体。
目前我国的城市群有: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
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
2010年2月,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及住建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占比增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