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于石灰岩上黄壤剖面
黄壤地区“草帽田” ,岩石露头间种玉米
黄壤为亚热带暖热阴湿气候下,弱富铁铝化过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分布于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热带的山地和高原,以川、黔两省居多,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少,云雾大,年均降水量2000mm左右,相对温度70%~80%,干湿季不分明;年均气温14~16℃,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黄壤氧化铁因高度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呈黄色,土壤酸性(pH 4.5~5.5),养分贫瘠,质地粘重,透水性较差。黄壤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苔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马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
黄壤区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是玉米和薯类;有水源的地方,也种植水稻。黄壤地区是茶、桑的理想产地。由于黄壤地处中高山地区,陡坡开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有的甚至基岩裸露,“石化”现象严重,应该退耕还林。
在具有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特点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强烈的粘化过程和微弱的富铝化过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以及浙江北部的丘陵、排水良好的阶地,秦岭、大别山山区的低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