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它的正确称呼应该是“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 ,是由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颁布。在中国也被称为“公元”、“西元”。农历,现在使用的版本是1644年由摄政睿亲王多尔衮颁布的“时宪历”。其实这部历法在崇祯年间就由西洋传教士协助修订好了,改朝换代的原因,才由清朝颁行。
这两部历法的编制原理不同。公历是“阳历”,也就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是365.2422天,也叫一个“回归年”。公历每4年设置一个闰年,也就是在2月多一天,变成366天。
农历,虽然口语中叫它“阴历”,但是它真不是“阴历”,确切的说,是“阴阳合历”。因为农历的月份是按照月亮运行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是29.5306天,也叫一个“朔望月”,所以农历的月份只有29天和30天两种,而不会出现公历中的28、31。农历的一年,是在考虑到朔望月的基础上,用节气来调节阴阳,不致于季节紊乱,所以农历的闰月是一个整月,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
19年,是人们平均寿命之内可以观察和体验到的,公历和农历的“最近似重合”。之所以说是“最近似重合”,是因为19年公历和农历有的完全重合,有的会差一天。天体运行都是无理数,取整也是技术活啊!
所谓“二十四节气”,古代都叫“气”。为了区分,每个月里,前面的叫“节气”,后面的叫“中气”。小学数学算一下,19个公历的年份,应该有228(12×19)个节气和228个中气。但是,农历的19年会有235个朔望月,因为农历把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所以19年内有7个闰月。
验算一下,365.2422×19=6939.6018,29.5306×235=6939.691,相差不到十分之一天。相差这小数点后两位,就是为什么有的年份和19年前差一天的原因,近似重合嘛!人类已经尽力了,为了这堆无理数的取整,发明了N多种历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