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

时间:2016-09-30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材料二: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

天山自然带示意图6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6分)
  (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全,试分析其原因。(8分)
  (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要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12分)

【答案】

(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2分)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2分)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2分)
(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2分)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2分) 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2分)从山麗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  种类繁多。(2分) 
 (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  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气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麗     牧场(利用屯积的魔草)过冬。(8分)
 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高度的草场资源,(2分)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2分)

【解析】
(1)对比图中南北坡自然带可知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带种类和分布高度。从种类分析,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少云杉林带;从分布高度分析,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高于北坡,且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2)质优是因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照充足;地广是因山地面积广大,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使草场分布区域广;种类多是因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那么生长着不同种类的牧草。
(3)从图示放牧的路线可知,冬季,牧民在林带以下的海拔较低的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以上的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天气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而山麓牧草用于囤积过冬。因不同季节在不同高处的草场放牧,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同时,在某高度放牧时,其它高度的牧草可以恢复生长,这样保护了草场资源,利于可持续发展。

考点: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域差异、农业生产。
  补充材料
  每年5、6月份正是北疆牧民转场时节,他们将大批的牲畜从冬季牧场转到夏季牧场。
  在新疆,部分哈萨克族牧民仍然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传统习惯。每年牧民都要赶着牲畜由冬牧场转移至夏牧场,或由夏牧场转移至冬牧场,这个过程叫“转场”。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属山地牧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北的北疆和南疆西部山区。随山地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到高山草地,形成垂直分布的不同牧场。按气候的寒暖、地形的坡向、牧草的情况,实行转季放牧,分成四季牧场,轮流利用,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牲畜对草原的破坏。
  转场时,牧民们携子女及亲属,由几匹骆驼驮着分解成几部分的毡房和全部家当,牧民骑马赶着牛羊马等牲畜,浩浩荡荡,尘土飞扬地徐徐前行。走到哪里,晚上就宿营在哪里。所过之处,尘土飞扬、烟尘滚滚。壮观的场面、艰辛的历程,看了令人感叹。
  牧民转场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路线,行程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不等。一般来说,春季利用山地阳坡带的干旱草原即春牧场放牧,再逐步上升,到中部的草甸草原带过渡一段时日;夏季转场到山地高处森林、草甸、草原,一般海拔在2000米~3500米,这里气候凉爽,风光秀丽,水草丰美,是牲畜抓膘增壮的良好场地;夏天一过,天气很快冷下来,高山开始下雪,牲畜必须向下转移,过渡到秋窝子,牧民把这叫做“秋天雪赶羊”。一年里,秋季转场是颇具观赏性的,从9月底到10月初的这段时间大批牧民成群结队地如潮水般迁徙,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从夏季牧场向秋季牧场转移,从早到晚的大规模迁徙场面一直会持续半个月,中央电视台还制作特别专题节目进行报道;冬天,再回到平原、谷地、荒漠草原地带,这里地面没有厚雪覆盖,牲畜能觅食到牧草。冬牧场的面积一般不大,分布为小集中大分散。从11月至翌年3月中旬,地理教师网牲畜在冬牧场停留时间长达半年左右,哈萨克族人一般把这种地方称为“冬窝子”,这是比较形象和贴切的称呼。
  沿路草原上,时不时能看到散落其中的一座座小木屋,这就是哈萨克游牧民族转场放牧时的定居点。这个季节的放牧期结束要转到下一个牧场时,小木屋就被大门一锁,窗户外钉几条木板,直到下一个周期的牧季主人才会再来。因新疆少雨,小木屋的顶上大多用泥土覆盖,时间长了,屋顶长满了草,也是一景。
  每一次转场都是一次大迁徙。政府对牧民的转场也非常重视。近年,因修建G30线赛果(赛里木湖到果子沟)高速果子沟路段,15公里属于牧民牲畜转场的牧道被占用,导致近4年来每逢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上千户牧民40万余头(只)牲畜春冬季节转场时,都会出现车、牲畜和牧民同行高速公路的景象。 2013年,新疆交通部门在这一路段开建牛羊春秋季节转场专用牧道。总投资5000余万元、总长度33.578公里的果子沟路段牛羊春秋季节转场专用牧道开始运行。
  近年来,随着新疆牧民定居工程和富民安居工程的逐步展开,转场的哈萨克族牧民逐渐减少。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天山牧民放牧转场转场放牧
  • 上一篇:地理精致课堂基本要求
  • 下一篇:根据表中气温及降水数据判断表中城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