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方针”:
以学定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调控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来调节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确定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过程的调控,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从学情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少教多学:简单地理解,就是减少教师的“教”,增加学生“学”。它强调把学生看成独立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应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要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实质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所以,要求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导结合:本质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前预习、课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讲授”、“传授”,而是指师生充分交往、对话基础上对学生困惑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交流”、“启发”。贯彻落实“学导结合”方针,是改变我们目前课堂教学状况的关键,也是真正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根本。
及时反思:首先是“及时”,如不能及时反思,会使遗忘了的正确认知难以恢复,保存下来的错误难以清除,即使加强复习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反思包括课内反思和课后反思。课内反思,形式上,可以是师生共同反思、小组集体反思,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反思。内容上,包括学生自我小结、质疑提问、测验反思等。课后反思,主要包括对课堂学习过程的反思、学习方法的反思、学习效率的反思、课后作业的反思等等。教师要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指导学生反思的方法,关注学生反思的结果。
“三必须”:
讲课时间必须控制在30分钟之内;
必须要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学生看书、思考、查资料、解题,等);
必须要有互动交流的环节(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如:师生语言交流、提问、学生板演、投影学生作品、学生合作讨论,展示交流,等)。
“四不”:
没有学生的自学不新授;
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不交流;
没有发现学生的问题不点拨;
没有学生的反思教师不点评。
“五让”:
书本让学生读;
见解让学生讲;
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
规律让学生找;
总结让学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