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俄罗斯族人民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农牧民户户都有了电视机,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还购置了冰箱、洗衣机、电烤箱、VCD、音响等家用电器。对木刻楞的房子也进行了现代化的装修。不少家庭还购买了小四轮拖拉机、摩托车等农业生产和交通工具。2005年,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人均纯收入达到3083元。俄罗斯族较为集居的新疆塔城市二工镇下卡浪尔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及至2006年,已从改革开放前的人均收入150元达到4100元。
民族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俄罗斯族的母语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疆伊宁市创办了以招收苏侨子女为主要对象的伊宁市斯大林中学,在巩留、霍城、伊宁县、塔城、阿勒泰地区都办有俄罗斯小学。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上述学校因俄罗斯人减少而先后停办。1981年,伊宁市教育局在伊宁市六中附设了俄罗斯班,招收伊宁市的俄罗斯族学生。1985年,在俄罗斯班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九年一贯制俄罗斯学校——伊宁市俄罗斯学校。1989年,国家拨专款为该校兴建了一幢教学楼,还设有食堂和餐厅,改善了办学条件。1996年,国家下拨专款,编写出版俄罗斯文小学教材。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额尔古纳市恩和与室韦,是以前苏联侨民居住最多的地方,恩和牧场中学从1988年开设俄语课程,对促进俄罗斯族传统文化和中俄边境贸易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5年,新疆俄罗斯族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82人,是1949年的182倍;普通中等学校在校生82人,是1949年的5.5倍;普通高中在校生388人,是1949年的388倍;普通初中在校生419人,是1949年的3.5倍。2005年,新疆俄罗斯族较为集中的塔城、伊犁、乌鲁木齐市三个地、州、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91%、99.32%和99.51%,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3.63%、85.47%和99.18%。这三个地、州、市在1999年前后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据统计,自1976年至2005年,新疆各大中专学校、高中俄罗斯族毕业生累计2317人,涌现出一大批科技、文化、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促进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医疗卫生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和恩和国营农牧场成立之后,就建立了卫生所,并在各村里陆续建立卫生室,初步形成了村村有医有药,有接生员和防保人员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室韦乡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到2003年,医院内外科、妇科、预防保健科等科室齐全,总面积达826平方米。俄罗斯族不但自身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而且还为居住地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俄罗斯族青年妇女参加产科和妇幼保健训练班,她们为各族人民用科学的新办法接生,保护母子的健康。她们走巷串户,向各族妇女宣传妇幼保健卫生知识,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在当年医疗卫生极差的情况下,她们为降低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改善当地医疗卫生条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发挥了积极作用,涌现出了包括已故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娜嘉在内的许许多多优秀医务工作者。
随着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俄罗斯族的人口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疆俄罗斯族每万人口中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为:大学(包括大专)1405人,中专1064人,高中1580人,初中2949人,小学1985人。全国俄罗斯族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人数为422人,文盲率为3.64%,属我国文盲率低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俄罗斯族平均受教育水平达8.37年。平均初婚年龄也高于全国和汉族水平;总和生育平均已降到2.62;早育率降为0值;粗死亡率为3.99‰,婴儿死亡率为18.29‰,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