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普米族详细资料(3)

时间:2013-01-30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普米族原来就是游牧民族,擅长饲养和放牧,因此,畜牧业在普米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畜牧业主要饲养牛、马、骡、羊、猪、鸡、狗等。牛有黄牛和水牛两种,黄牛既供役使也兼食用和祭祀用,水牛仅供耕地。马、骡等供骑用和驼运货物。牛、羊除食用外,还用于祭祀牺牲。

    采集和狩猎也是普米族社会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采集火草,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活动,是为人们制作衣料采集原料,每年纺麻时节,各家各户都要派人上山采集一至数月。狩猎则组织三五人集体活动,多在农闲时进行。新中国成立前,在土司头人的管制下,出猎要缴纳山税。各村寨有严格的山界,不能任意逾越,猎获物中的兽头、前腿或豹皮、麝香等上品必须奉献土司头人,其余由狩猎者平分。

    普米族的手工业主要是对农副产品的加工,有纺织、皮革、铁器制造、酿酒、榨油、竹器编织等。宁蒗地区的木漆碗,制作精美,远近闻名。新中国成立前,没有本民族的铁工,只有木工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纺织是用麻或绵羊毛、牦牛毛在木织机上自编自织。“苏理玛”酒是普米族特有的传统名酒。

    普米族多住山区,交通不发达,没有形成定期的集市,很少有商品交换活动,一般是外地商人带着生活日常用品进入山区,走村串寨,挨家挨户的开展交换。这些商人们带来的是铁工具和棉布、盐、茶,换回普米族猪膘或粮食。后来,普米族中也逐渐产生了季节性的赶马经商活动,北至四川木里、西康甘孜等地,南达丽江、大理。商品交换最早是以物易物,后来也采用货币做媒介,并产生不等价剥削现象。

    风俗习惯

    普米族的村落一般分布于山区的半山缓坡地带,平均居住海拔2500米。大多聚族而居,往往是同氏族一个村落。少数地区也有与纳西族、白族、彝族等杂居一村的。村落之间一般相去约半公里,炊烟相望,鸡犬相闻。

    普米族人的住房,除了少数汉式瓦盖楼房外,多数都是板屋土墙结构的楼房或木楞子楼房。“木楞房”是纯木结构,木版盖顶,四墙用木料重叠垛成,当地又称“木垒子”。各户住宅围一院落,院门正对的称正房,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四角立柱,中央竖一方形大柱,称为“擎天柱”,认为是神灵所在之处。厢房和门楼都是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或堆放杂物。正房内设火塘(锅庄),火塘左右设卧铺,平时家人在正房火塘边食宿、议事、待客,是全家活动的中心。锅庄原是指火塘中架铁锅的三块石头,后大多改用铁三角架。三脚架可以世代相传,是家里的贵重器物,越大越显得家庭富裕。近代所说的锅庄,是指下火塘前一块带有宗教色彩的石头,人们需要时常向它上供,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室内无窗,日间从屋顶挑开两块滑板采光和通风。大门外悬挂牛羊及野生动物的头骨,以示辟邪和祝愿牲畜兴旺。房内挂猪下骸骨象征财富,挂猪尿泡认为有防火之效。尚未分居的已婚子女住侧房,房内不设火塘,有小孩后另建居所。

    普米族饮食以玉米为主食,兼食大米、小麦、青稞等。蔬菜种类较少,有青菜、萝卜、茄子、瓜类等。传统的饮食方式有石头烤粑粑、羊胃煮肉、木桶煮食。糌粑面是普米族的传统食品,做法是将粮食炒熟,放在手碓或脚碓中舂成糌粑面,用冷水或开水冲食之。喝茶时可作点心,外出劳动、打猎、旅行时可随身携带。面食类有烤制和煮制两种。各种粮食都可加工成粉,常见食品有烤粑粑、烤稀面饼、煮面片等。

    普米族喜食肉,主要是猪、羊、牛、鸡肉,以猪肉数量为多。猪肉有新鲜肉、猪膘肉和腊肉,喜煮成坨肉而食。请客时,如果是盛宴,要当着客人的面宰杀牛羊或猪鸡,以示诚心待客。客人离开时,主人要送一块猪膘肉,称为“散份子”。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普米族详细资料
  • 上一篇:阿昌族详细资料
  • 下一篇:塔吉克族详细资料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