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傣族详细资料(5)

时间:2013-01-30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傣族有传统的傣戏。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较早的剧目有《公孙犁田》、《冒少对唱》、《十二马》等。到20世纪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个傣戏剧团,于是傣戏迅速风靡各地。傣剧的唱腔、道白均用傣语,唱腔以男腔、女腔为主,剧本多根据傣族民间故事改编,表演以本民族歌舞及民间武术为主,也借用其他剧种表演的程式,形成自己的戏曲风格。在傣族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挥了表演者道具扇子或手帕的作用,同时借鉴京剧、滇剧和傣拳创造了傣戏的武打动作,脸谱的化装则由原来的红、黑、白三色发展为较为细致的“勾脸”,以表现人物性格。另外还根据剧情和角色的性格改进了曲调形式,音乐集傣族地区丰富的民间曲调而成,伴奏从以象脚鼓、铓锣、钹为主发展到使用多种乐器,并采用了滇剧不少以锣鼓经为主的伴奏手段。各地经常有剧团演出,每逢节庆日,村与村、坝与坝之间还举行巡回的交流演出。

    傣族舞蹈种类繁多。西双版纳傣族称舞蹈为“凡”。民间舞蹈有:凡婻诺、凡光罕、凡光、哈凡、凡整。凡婻诺以模仿禽类动作为主要特征,包括孔雀舞、鹭鸶舞、斑鸠舞等。凡光罕是以鹿的模具作为道具而表演的兽类舞蹈,此外还有狮子舞、大象舞等。凡光为鼓舞,舞蹈者挎鼓或击鼓而舞,自己为自己伴奏,仅限于男性表演,在民间流传极广。常见的鼓舞有嘎光鼓舞、象脚鼓舞、大鼓舞等。哈凡为边歌边舞的集体性舞蹈,常见的有《依拉贺》和放高升舞,多在节日期间结群表演。凡整为武术舞,其中包括拳术舞、棒术舞、刀术舞等。表演时常敲击鼓、铓、镲等打击乐器伴奏。表演者的步伐、节奏应与鼓点协调,具有娱乐和自身防卫等特点。除了以上几种有统一名称的舞蹈外,民间还有一些反映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的舞蹈,常见的有帽子舞、扇子舞、花环舞、花棍舞、蜡条舞、荷花舞等,其特点以舞蹈动作表现傣族生活的某些侧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接新年时,都要表演孔雀舞。

    傣族民间乐器有嘎腊萨、玎、筚、多洛、象脚鼓、铓、排铓和傣镲等。傣族的特色乐器葫芦丝是舌簧乐器,用循环换气法能持续发出五度音程,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楼里,能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而吹出的颤音尤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全国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创作出《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使葫芦丝音乐风靡大江南北。象脚鼓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常与铓锣、傣镲组合在一起,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嘎腊萨是竹制、吊桥形的敲击体鸣乐器。玎是弹拨弦鸣乐器,傣族青年恋爱时经常弹奏,有“爱情乐器”之誉。

    武术,西双版纳傣语叫“芬整”,德宏一带叫“戛拳”。过去,傣族男子到了十四、五岁,一般都要学会几套武术动作,作为防身、御敌、防野兽之用。腾冲县的永乐寨,男女老幼人人习武,被誉为“傣族武术之乡”。傣族武术广泛吸收了我国汉族太极拳、长拳、形意拳和气功的内容,又引进缅甸、泰国的武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步伐多以四平马步、弓步、跪步为基础,步稳势烈,节奏分明,多借劲含力,以巧取胜。傣族武术在西双版纳有四个流派:一是以拳术为主的本地派,二是以棍棒为主的汉族传来派,三是以长刀为主的缅甸传来派,四是以短刀为主的泰国传来派,总共有130多套武术。武术中以拳术最为丰富,也最有地方特色,有大洪拳、小洪拳、扑虎拳、四方拳、老虎撩尾拳、螃蟹拳、梅花拳等。傣族人还善于把各种动物的姿态糅合在武术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青蛙拳、蛇拳、孔雀拳、鹭鸶拳、猴拳等。

    傣锦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对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织造时傣族妇女首先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便可织成十分漂亮的傣锦。设计一幅傣锦,需几百乃至上千根细绳在“纹板”上表现出来,要求极严。傣锦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坚牢耐用。它的图案有珍禽异兽、奇花异卉和几何图案等。每一种图案的色彩、纹样都有特殊的含义,如红绿颜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傣族是制作和使用黑陶最多的民族。西双版纳、普洱镇远等地是黑陶的主产地。由于黑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因而在炎热的傣乡,长时间用它蓄水不仅不会变质,而且能保持水的清凉感觉。还有一个用途是用作祈吉的滴水器,傣族寺庙佛殿中的柱脚处通常会有一个落水小洞,根据滴水的情况占卜,若有不吉要请佛爷为其念经解除。黑陶器的原料是傣乡特有的一种黑土,经与一定的沙和沾土混合沤透后捶砸揉压制成。黑陶器均以手工拉坯制作,坯拉好后用刀刮或刻画出花纹,晾干后烧制即成。黑陶器一般皆为素色,表面光滑,质地细腻。红陶器具出品和用得最多的是罐,傣语称为“莫丁”,一般较大,造型十分别致,用于盛水装饭,在炎热条件下能免除腐坏之虞,为所有傣族人家必备之器。红陶制作材料为当地一种红粘土,呈砖红色,配以一定量的沙,拌透揉均,用木棒槌舂、打混合后,用自制的转盘手工拉坯。坯拉好后用有花纹的木拍拍上简单的花纹,放入棚下阴干,阴干后即行烧制。

    耿马县孟定镇芒团村的傣族还有手工造纸的技术。妇女是芒团手工造纸中的主要劳力和技术能手,作坊里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由妇女完成的。造纸的原料是构皮。工序有浸泡、拌草木灰、蒸煮、洗涤、捣浆、抄纸、晒干、砑光、揭纸等。

    云南傣族地区的剪纸,一般多用于刺绣样稿以及装饰门楣、灯彩、旗幡和供品等。题材多是几何形纹和花草鸟兽。纹样的特点多为满地底纹,以托出中心主花,刀法粗壮有力,构图丰满完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傣族妇女的剪纸多以动、植物为题材。作品多为白象呈祥、孔雀开屏、虎啸山林、金鸡破晓、白鹤亮翅等,还有荷花、山茶、菊花等花卉为题材的剪纸。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傣族详细资料
  • 上一篇:哈萨克族详细资料
  • 下一篇:黎族详细资料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