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海水密度在数值上与海水的比重相等。它的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或深度),在数值上一般都大于1,而且前面两位有效数字对各种海水都相同,如1.01600,1.03222……。海水密度有现场密度和条件密度之分。现场密度是指在现场温度、盐度和压力条件下所测得的海水密度;条件密度是指当大气压等于零时的密度。世界大洋表面海水密度的地理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地区增大,最大密度往往出现在高纬地区。其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海水密度是决定洋流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534 水团 是指海洋中形成于同一源地(海区),物理、化学特性和运动状况基本相同的那部分海水。水团的特征通常以温度和盐度来表示,按温度可以分为暖水团和冷水团。按理化特性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又可分为:表层水团、次表层水团、中层水团、深层水团和底层水团等。
535 波浪 在力的作用下,水的质点周期性发生振动,并向一定方向传播,称为波浪。水是一种流体,在外力(风、地震等)作用下,使水的质点离开原来位置,但在内力(重力、水压力、表面张力等)作用下,又有使它恢复原来位置的趋势。因此,水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封闭的圆周运动或接近于封闭的圆周运动,并引起了波形的传播,便产生了波浪。常见的海浪一般可分为:风浪、涌浪(长浪)和近岸浪(拍岸浪)。
536波浪要素 波峰、波谷、波顶、波底、波高、波长、波陡、周期、波速等统称为波浪要素。通常是用来表明波浪的大小和形状的。
537波峰 指静水面以上的波浪部分。
538波谷 指静水面以下的波浪部分。
539波顶 指波峰的最高点。
540波底 指波谷的最低点。
541波高 指波顶与波底之间的垂直距离。
542波长 指两相邻波顶间的水平距离。
543波陡 指波高与半个波长之比。
544波浪周期 指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经过同一点所需要的时间。
545波速 指在单位周期时间内波浪传播的距离,表示波浪移动的速变,等于波长与波浪周期之比值
546风浪 在风力的直接作用下所产生的波浪,称为风浪。在流体力学中空气被看作是一种具有压缩性的流体,而自由水面是水和空气之间的分界面,当空气在海面上流动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便引起了海面的波动,即为风浪。风浪的外貌是极不规则的,但其单个形态大致是迎风一侧坡度小,背风一侧坡度陡。风浪的地理分布规律是:中、高纬海区的风浪比低纬海区大,最大风浪常发生在南半球的西风带里,因为那里西风强烈而稳定,海区辽阔,三大洋连成一片,所以风浪越来越大。我国海区的波浪,以风浪为主。
547风成浪 即“风浪”。
548长浪 波浪离开源地,离开风的作用区域向远处传播的波浪,叫长浪。因空气阻力及海水摩擦,长浪在传播中逐渐衰减,波峰渐圆、波长渐增、波速加快,能作长距离传播,以致在风暴到来以前就传到风暴中心(如台风)区以外,可作为风暴侵袭的予兆。
549涌浪 即“长浪”。
550拍岸浪 当波浪由深水区域向浅水区域传播时,由于受海底强烈摩擦的影响,波形发生明显的变化:前坡变陡,后坡变平,波长变短,波高增大。波峰部分的传播速度大于波谷部分,使得波峰超过了波谷,从而导致波浪的倒卷和破碎。如果水底坡度较缓,波浪破碎后,又形成新的波浪,继续向海岸推进,并形成周期性的破碎,不断向海岸拍击。拍岸时,表层水质点显著地向前运动,形成一股强劲的水流,而底层则产生回流现象,这种波浪称之为“拍岸浪”,又叫“击岸浪”。拍岸浪对岩岸有较大的破坏力,如果是沙岸,则往往把泥沙卷到沙滩上堆积起来。
551 内波 由于海水的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存在着分层的差异,所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内层海水也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引起波动,这样形成的波浪叫内波。内波与海洋表面的波浪互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表面波会引起内波,而内波也必然引起表面波。内波往往会影响到船只的航行,但在强大动力设备条件下,完全可以克服内波所造成的障碍。
552驻波 是由两组振幅、波长、周期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波迭加而成。多发生在海岸和海湾内,当前进波(入射波)遇到海岸时便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它与前进波互相干涉,便形成波形不再推进的波浪称为驻波。
553 立波 即“驻波”。
554海啸 由火山、地震或风暴导引起的巨浪称为海啸。海啸可分为地震海啸和风暴海啸两类。
555 地震海啸 是由于海底火山爆发或海边地震而形成的巨浪。一般6.5级以上的地震,在震源深度不足4公里时才能发生海啸。产生灾难性海啸的地震,震级必须在7、8级以上。世界上遭受海啸袭击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印度尼西亚、加勒比海地区、地中海地区和墨西哥等。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在巽他海峡产生的强海啸,波高达40米,波长达524公里,32小时内传播距离相当于地球圆周的一半。这次海啸吞没了巽他海峡两岸1000多个村庄,毁坏了很多房屋和建筑物。
556风暴海啸 风暴海啸是由台风、飓风等热带风暴、强低压、强寒潮或地方性风所引起的巨浪。据目前所知,在世界大洋中,印度洋的孟加拉湾沿岸是世界上风暴海啸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其次是我国,再次是美国、西欧沿海国家和日本等。1970年11月20日,在孟加拉湾沿岸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风暴海啸灾害,波高达20米,席卷了整个哈根亚岛,夷平了许多村庄,死亡30余万人,溺死牲畜50万头,100万人无家可归。
557风暴潮 即“风暴海啸”。
558潮汐 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海水面的周期性运动,叫做潮汐。它包括海面的周期性涨落和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在一般情况下,每昼夜海面有两次涨落,我国古代称早晨的海水涨落为潮,称晚上的海水涨落为汐,两者合称为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则称为潮流。
559涨潮 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海面升高的过程叫涨潮。
560 落潮 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海面下降,海水后退的过程叫落潮。
561 平潮 当潮汐达到高潮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海面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海面保持一段时间稳定的现象,叫做平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