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珊瑚岛 属于海洋岛。指由珊瑚礁构成的岛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这些岛屿地势低平,海拔一般4—5米,面积很小,常以平方米计算。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因海浪不断地把珊瑚遗骸和其他海生动物的贝壳抛在礁盘上,逐渐堆积,便成为高出水面的珊瑚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和加高,同时形成与礁盘固结在一起的钙质胶结海岸,及平行于海岸并高出海面的沙堤。受到这种海岸的保护,使珊瑚岛比较稳定不易变动。在面积较大的珊瑚岛上,能蓄存淡水,生长植物,如棕榈树。岛上多为鸟类栖息的场所,并覆盖许多鸟粪层。但大型海啸和激浪来临时,珊瑚岛仍有被淹没的可能。在我国,珊瑚岛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如西沙群岛中的永兴岛,海拔5米,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4公里,面积为2.65平方公里,附近的石岛海拔12米以上,是南海诸岛中海拔最高的珊瑚岛。
1092暗滩 指海底突起的珊瑚礁滩地,多呈椭圆形,位于水面以下较深处,一般超过20米。表面起伏和缓,滩外四坡陡峭,水深骤增。滩面有礁墩向上隆起。如南沙群岛的人骏滩,滩面平均水深27米。暗滩是航行的障碍。
1093暗沙 指较浅的珊瑚礁滩,一般深十多米,退潮时一般不能露出水面。指由暗滩上生长起来的珊瑚礁体。如中沙群岛中的暗沙多为深在13—23米外,暗沙是航行中的障碍,我国领土的最南关曾田暗沙、深度为—22米,属于离海面较深的暗沙。
1094暗礁 指生长到海面附近的礁体。深度很小,一般不到十米,礁顶在退潮时多数可露出水面。暗滩、暗沙、在珊瑚生长速度不及海面上升速度的情况下,暗礁体多潜没在水下。为了航行的安全,需在航海图上精确地绘出暗礁的位置;如位于航线附近,需设置灯塔或其他标志。
1095岸礁 指紧密连着大陆或岛屿的珊瑚礁,在退潮时可看出岸礁好似海岸向外延伸的一个平台,如海南岛东部海岸即有上千米宽的岸礁。
1096堡礁 又称“离岸礁”,指有泻湖与陆地隔开的珊瑚礁。由于岛屿或海岸不断下沉(也可能由气候转暖而引起冰雪融化使海面上升),原来岸礁区的珊瑚礁体仍不断向上生长,则礁体与陆地之间有水域隔开,形成堡礁。堡礁一般淹没在水下,退潮时呈链状列岛露出水面。如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堡礁,南北长约2000公里,东西宽约2—15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堡礁。
1097环礁 指呈环状或马蹄状的珊瑚礁,由于堡礁环绕的岛屿继续下沉(或海面继续上升),当岛屿全部没入水中,继续向上生长的珊瑚礁就成为环礁的形态,原来岛屿的所在地完全被海水淹没形成澙湖。环礁一般不露出水面,退潮时可见环状礁体。泻湖有水道与外海相通,往往成为优良避风港。
1098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边缘的浅水平台,大陆架表面有起伏不平的丘陵、凹地、溺谷,虽被海水淹没,但在地形和地质构造上都属于大陆的一部分。大陆架地形平坦,向大洋底微倾,平均坡度为1.7‰。平原海岸边缘的大陆架的坡度更小;而在陡峭的岩岸附近的大陆架坡度较大,但一般不超过2°。大陆架水深通常小于200米,宽度为0—1000公里不等。世界大陆架的平均宽度约70公里,其面积占整个海底面积的7.5%。我国沿海有宽广的大陆架。关于大陆架的成因,有人认为是第四期冰期低海面时,被侵蚀,堆积夷平的大陆边缘,在冰后期由于大量冰川融化,引起海面上升,而被淹没所致。
1099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以下坡度较陡的区域。在地形上它是大陆的边缘,是大陆向大洋过渡的地区,它的坡度为4°—7°,有时可以达13°—14°。在大河口外的大陆坡,坡度较缓,仅1°—2°左右。大陆坡的深度约自200米左右至2400米。其平均宽度为40—50公里。世界上大陆坡的面积约占海底总面积的12%左右。在大陆坡上多数地区为陆源碎屑物所覆盖,但厚度一般不大。大陆坡上最特殊的地形是海底峡谷。
1100海岭 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在大西洋中间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的海岭,也叫做大洋中脊。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有地震活动性的海岭,不在大洋中间,而偏在东边,这个海岭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把它叫做东太平洋中隆,它在加利福尼亚湾北端中断,与圣安德烈斯断层相连。
海岭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是板块生长扩张的边界。如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有大西洋海岭相隔;非洲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为印度洋海岭。海岭是板块的分离边界,又叫生长边界。海岭是受引张力的区域,热流量高。
1101大洋中脊 见海岭
1102海沟 在两个板块之间的俯冲带上,形成的一个海底深渊。它平行于两个板块的边界,多位于俯冲板块一侧,延长很远。如太平洋板块周围为深度达七千米到一万一千多米的海沟所环绕(马里亚纳海沟南端深达11034)米。
海沟是板块的消亡边界,又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汇聚边界。海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重力值较小,二是热流量低。
1103海底火山和平顶山 两者都是一些深海底部相对孤立的交地。海底火山是岩浆物质沿着大洋壳的薄弱点向上喷发而成。随着喷发的进行,火山不断增高,如果露出水面,就形成火山岛。如果海底火山出现于海面附近,其顶部被波浪夷平就形成平顶山。平顶山大量出现在太平洋中部,在印度洋底也有。热带地区的平顶山顶部,一般都覆盖有死珊瑚礁。海底火山和平顶山常呈线状排列,这可能是大洋壳板块移动的结果。离开板块扩散地带愈远,地形的年龄愈老,愈近,则愈年轻。
1104海盆 海盆是洋底下凹部分,并为海岭或海底隆起所分隔的盆地。盆地内覆盖着深海沉积,主要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如钙质软泥,硅质软泥,红色粘土)。
1105山 陆地表面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隆起地形叫做山,高大的山又称山岳。山的最高部分称为山顶;山的侧面部分称为山坡;山坡与平地连接的部分称为山麓。它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相对高度区别于丘陵。山岳的形态类型,是依据山岳的外貌,来划分的。据山体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和坡度可将山分为高山、中山、低山。每一类中根据切割程度又进一步分为深切、中切、浅切型,或陡峭型和圆缓型等等。根据山的成因又可分为构造山、侵蚀山、堆积山等。构造山是指地质构造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形成的山,如断块山,褶皱山,单面山等。侵蚀山是指地质外营为长期切割形成的山。堆积山主要指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