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3 热带荒漠带 分布于南北纬15—30°、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的自然带。热带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的控制下形成的。这里全年炎热、干燥,属于极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植被稀疏,多旱生和盐生植物。土壤为荒漠土,动物种类贫乏,但多适应干旱风沙,骆驼是荒漠带的特有动物,还有鸵鸟、沙漠狐,在澳大利亚有袋动物中以袋鼠为最多。
1624热带沙漠带 即“热带荒漠带”。
1625温带草原带 分布在北纬30—50°、南纬30—40°的大陆内部,或荒漠外围的大陆自然带。以亚欧内陆的面积最大。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黄土高原等地。这里是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雨量为200—400毫米,日较差大,树木不能生长。植被是多年生的、旱生草类,草被覆盖度小于50%,草层较矮,高约5—30厘米,多属于禾本科草类。这里的草类是夏绿型旱生群落,季相更替明显,植被下的土壤是黑钙土、栗钙土。动物以黄羊、旱獭等食草动物和啮齿类较多。
1626温带森林带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北美洲中部和北部,东西横延成宽广带状。南半球温带大陆面积狭小,温带森林面积也很小。
由于北半球温带森林带内南北存在看气候差异,反映在景观上南北差异显著。从北向南可分三个亚带:北部为针叶林,南部为落叶阔叶林。中部为针叶阔叶混交林,是两带之间的过渡带。
北部针叶林被称为亚寒带针叶林,又叫泰加林,是以松杉类针叶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其横贯亚欧、北美大陆北部,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它的北界就是整个地球上森林带的北界。这里气候寒湿,夏季最暖月气温不超过20℃,冬季严寒而漫长,生长期短,但由于雨热同季,湿度较大,有利于耐寒的森林植物生长。主要植被类型有云杉、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是重要的用材林。土壤为森林灰化土。针叶林中栖居着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的野生动物。
南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也被称作温带夏绿阔叶林,是冬季落叶的阔叶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夏季气温可达20℃以上,年降水量约600毫米,气候温和湿润。亚洲东部由于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阔叶树种类较为丰富,有栎林、蒙古栎林、辽东栎林、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欧洲西部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下,阔叶林分布很广,常见的阔叶树种有栎树,往往形成纯粹的栎林,或与白桦、鹅耳枥、椴等混合成林,在丘陵山坡上可见到纯山毛榉林。北美洲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五大湖以南,密西西比河以东的美国东部地区,分布较广的有栎、橡、板粟、山毛榉等。本带的土壤主要是棕色森林土。动物主要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类动物为主。
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水热条件已适宜于针叶林和阔叶林并存,是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混交生长的森林群落。它仅形成于针叶林和阔叶林交接处,因此成为不连续的地带性分布。如我国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日本北部、朝鲜北部、苏联远东、北美五大湖地区、欧洲北部,都有针阔叶混交林的分布。本带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处于暖温带与寒温带的过渡带,水热条件较之寒温带优越,生长期较长,湿度大,使阔叶树可以生长,这样针叶与阔叶树形成了稠密的混交林。我国主要有落叶松与蒙古栎混交林、红松与槭、桦、椴、榆等树混交林;北美突出的针叶树种有白松、球果松、树脂松、美洲铁杉等,阔叶树种以黄桦、糖槭、美洲榆、山毛榉、椴等为主;欧洲针叶树以云杉和松为主,阔叶树以栎、鹅耳枥、椴、槭等为主。本带发育着灰棕壤和生草灰化土。
1627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自然带。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这里夏季受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控制下气候温和(>10℃)多雨,是地中海式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的植被特点是:常绿、叶片不大、常被有茸毛,无光泽、或叶退化、缩小变成刺,有的叶多蜡质层。也有旱生或半旱生森林、灌木。典型树木为油橄榄树。这种植被下的土壤是褐土或红、黄壤。动物有阿尔卑斯山羊,扁角鹿等。
1628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是具有经度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华南大部分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夏温较高,达25℃左右,冬温大于0℃,夏季多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植物类型主要是常绿阔叶林,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分乔、灌、草三个基本层次,植物种类丰富。乔木具有樟科植物叶子的特征,由于叶片常与光线照射方向垂直,故又叫照叶林。土壤为红壤、黄壤。动物有猕猴、灵猫等。
1629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或南北纬35—50°大陆东岸地区的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西欧分布最广,我国主要分布在吕梁山以东的丘陵、低山地区。大陆西岸的气候:因受西风气流影响,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湿润,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东岸的气候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亦称夏绿林。其特点是树种单纯、树冠整齐,季相交替明显。这里的土壤是棕壤或褐土。典型动物有松鼠、黑熊等。
1630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见温带森林
1631亚寒带针叶林带 分布于北纬50°—70°的亚、欧、北美大陆北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也有这种自然带。这里冬季漫长(7个月以上),严寒,夏季短,气候温暖湿润。气温低,蒸发量小,有利于抗寒耐旱结构的针叶树生长。因此植物种类是松、杉类植物组成的针叶纯林,针叶林分阴暗、明亮两种。土壤为灰化土。动物以小型的啮齿动物(松鼠)最多,其次有紫貂、麋鹿等。
1632温带荒漠带 分布在北纬30°—50°、南纬30°—40°的大陆内部,以分布在苏联和我国新疆地区面积最大,我国内蒙古西部次之。属温带沙漠气候,特点是日较差、年较差都大,年降水量少,在200毫米以下,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植被多旱生半灌木、小灌木构成的极稀疏的荒漠植被,根系发达,无叶或肉质叶,具旱生的形态结构。土壤为温带荒漠土。动物有骆驼、子午沙鼠等。这里生物种类少,生态平衡脆弱。
1633苔原带 分布于北纬70°以北的大陆极北端及北冰洋岛屿的自然带。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极为不利,夏季短促且气温低,(七月)的平均温度在10℃左右。冬季长、严寒、潮湿。植被是苔藓、地衣占优势的低矮草本植物,统称苔原。土壤具有深达150—200厘米的永冻层,由于永冻层强烈冷却,夏季时上层冻土的融化水不能下潜,引起沼泽化,形成冰沼土。动物以驯鹿、北极狐最为典型。